“有偿保姆式陪伴”正在全国流行,过来人坦言:比找个老伴更幸福,更有保障!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27 07:05
数字乡村-村CBD、村BD - 运营部

养老是从古至今人们绕不开的话题,中国的养老思想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完整的理论,

儒家更是把尊老作为重要的美德,由此演化出尊老、敬老的传统。

古人的尊老敬老养老可谓尽心尽力,汉文帝曾为母亲薄太后亲尝汤药三年,

黄庭坚每日为母涤溺器,汉代“以孝治国”理念深入人心,形成自上而下的敬老体系,地方政府、宗族、家庭共同承担养老责任。 

‌可是现代已经不像古代那样,对老人表达出郑重其事的尊重,甚至年轻人因为生活压力,根本没有精力照顾自家老人

但是老人对陪伴、照料甚至体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却日渐提高。

为了让老人安度晚年,有的家庭给老人请护工、保姆,有的老人黄昏恋、再婚互相照顾,还有的老人们互相照顾抱团取暖。

经过很多老人的试错和探索,一种“有偿保姆式陪伴”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受到欢迎。

这种照料方式为什么能在各种养老方式中脱颖而出呢?因为这种方式完美契合了老年人的需求。

对老年人来说,身体健康的需求和心理需求一样重要,甚至会相互影响。健康和生活的需求不用赘述,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心理的问题。

老年人大脑海马体萎缩,‌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减弱,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们会感到自己越来越和社会脱节

他们身体状态下滑,导致社交减少,容易产生孤独感

随着退休等退出工作者角色,产生自身无用的想法,在重新定位身份的心理问题上容易产生自我冲突和与他人期望的冲突。

随着身体状态下滑,‌有很多老人会把精力放在对健康的关注上,对正常衰老现象过度担忧,甚至引发疑病。

有的老人失去相濡以沫多年的伴侣,心理会彻底失衡,甚至有人会因此失去生活信心。

‌上面这些情况,都是常见的老年人心理问题,可是说是“退休综合征”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暴躁、焦虑。

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他们通常会失眠、食欲不振、社会功能退化表现得像个依赖他人的孩子,对未来充满担忧。

面对这么多棘手的问题,人们却往往束手无策。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对普通人来说,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照顾老人。

有些人已经尽心尽力照顾父母,换来的却依然是老人的不开心和自己的委屈

原因很简单,子女的尽心尽力没能满足老人的需求。

有偿保姆式陪伴为什么能比亲生子女跟更能满足老人的需求呢?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安全感

老人对健康状况的担忧、对自己生活能力下降带来的不便产生的挫败感,

和老人随时可能面对的健康问题是不是能得到及时解决的担忧,都是安全感缺失的根源。

我们时常会在各媒体上看到独居老人去世很久才被发现的信息,这些信息随时会刺激老人的心情,加重他们的担忧

有的老人会被送进养老机构,陌生的环境也会让他们产生不安。

有偿保姆式陪伴就能很好解决安全感缺失的问题,住家保姆就在老人一直生活的地方照顾他们,

随时看护老人,还能及时发现他们的健康问题,随时送医院。

正规几个的保姆都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保健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很好地帮助老人促进健康。

2、尊严

老人们不再工作,甚至需要别人照顾,觉得自己不再“有用”,这会让一直以来作为家庭顶梁柱受到全家重视的他们充满挫败感

产生高敏感心理,一点点小冲突就认为家人已经厌弃了他们。

不少人对老人最高的要求就是:照顾好自己,尽量不要给家人添麻烦。因为一旦老人有问题,就需要请假、耽误工作去照顾他们。

虽然绝大多数人不会直接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但作为家人,老人是能够敏锐感觉到这一点的。

尽管家庭成员对老人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负面想法,老人也会因此心里产生隔阂,从而影响家庭关系。

偿保姆式陪伴就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点。对保姆来说,老人是“金主”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工作对象,

这种潜意识的“低姿态”给老人带来的就是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无形中提升了老人的自尊。

尽管保姆什么都不需要说,他们的一举一动已经给了老人很好的抚慰。

3、归属感

保姆年龄通常比老人小,很多保姆跟老人长期相处,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能弥补老人对情感的缺失

也能很好地给老人带来社会交往,让老人一直生活在熟悉的状态里,不会产生自己远离世界的感觉。

偿保姆式陪伴,本质还是一种雇佣关系,能用钱来划清界限,老人享受到感情,

不会像真正的亲朋好友那样产生很多羁绊,是一种非常轻松的人际关系

这种陪伴方式已经是普遍现象,但还没有具体的行业标准,在享受它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确保老年人晚年的幸福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