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在苏州开幕!20年来促成2000对姊妹校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08 20:14
数字乡村-村CBD、村BD - 运营部

当数字时代的浪潮席卷全球,教育将如何回应“未来何为”的叩问?11月6日,第二十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在苏州开幕。这场为期两天的教育盛会,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16个国家的350余位教育界人士齐聚一堂,外宾覆盖国别数与参会规模均创历届新高。会议不仅聚焦“数字时代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核心构成与培养路径”这一前沿议题,更现场促成46对中外中小学缔结友好学校,为江苏教育的国际化版图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自2005年创办以来,这一协作会已累计推动江苏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建立姊妹学校超过2000对,直接或间接促成5万余名师生开展双向交流。

参会嘉宾们举起手机拍摄学生表演

共话AI育人,全球智慧碰撞“教育何为”

本届会议以“数字时代、教育何为”为核心命题,直面人工智能对教育生态的深刻重塑。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涌在开幕式上强调,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全面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教育正处于这场变革的最前沿。他呼吁全球教育同仁坚持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合力开创教育国际交流新格局,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新样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会上,多位国际教育专家分享了各自的实践与思考。澳大利亚布兰伍德公园小学校长詹姆斯·贝尔用“变革”一词定义教育,他认为AI已成为未来教育的前沿阵地。他分享了学校“平衡之道”:学生每日电子设备使用不超过90分钟,AI是学习的“伙伴”而非“替代者”,教师会指导学生用AI辅助解题,但最终答案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以避免过度依赖。美国费尔法克斯郡公立学区教育委员会委员瑞卡迪·安德森则坦言,学生对AI接受度高,但教师适应稍慢,因此他们选择“稳中求进”,通过试点项目让教师学会如何负责任地指导学生使用AI。

本次会议共促成46对中外中小学校缔结为友好学校

从“点对点”到“面对面”,合作迈向深水区

二十年来,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已实现从区域性论坛到国际化平台的跨越式发展,合作模式也从初期的“点对点”友好互访,升级为“面对面”的区域集群协作。苏州市教育局与加拿大皮尔教育局等6对境内外教育部门达成整体结对,初步构建起“校群对校群、区域对区域”的多边合作网络,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化与合作的系统化。

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是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联合省内多所学校,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新加坡、新西兰、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共同成立了“STEM教育国际联合工作坊”。这标志着合作从师生互访、课程观摩,正式迈向课程共建、科研共研的深度融合新阶段。江苏省天一中学副校长陶波介绍,该校与美国嘉德圣玛丽高中的融合创新课程已结出硕果:中国学生暑期赴美进行沉浸式学习,从项目管理、编程基础学起,进入专业实验室开展机器人、生物化学等研究,最终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交创造性作品,实现了从“学习”到“创造”再到“服务”的闭环。

苏州中小学生手工作品展亮相校长国际交流会

文化交融,教育连接彼此的强大力量

会议现场,苏州黄桥实验小学的学生们为中外校长们展示了香包制作、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一枚枚散发着草木清香的香包,化身为跨越山海的文化使者。英国藤蔓学校集团负责人乔治娜·贝利兴奋地录下视频,准备发给远在英国的学生:“这种跨越时区的互动,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了地球另一端正在发生什么,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终身荣誉学者陈杨匡生作为特邀嘉宾,全程参与了会议及参访活动。她在接受采访中称:“看到孩子们的作品展,我由衷地感到欣喜。他们不仅聪明、灵动,而且彬彬有礼,充满创造力,每一位来宾都对他们赞不绝口。这次来到苏州,我听到所有代表团的共同评价——‘unbelievable’。无论是与美国、德国、法国,还是澳大利亚的嘉宾交流,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用‘amazing’‘impressive’来形容所见所闻。苏州不仅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更在教育领域展现出令人钦佩的积淀与远见。它为国际教育交流所作出的贡献,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

会议还发布了2026年“锦绣江苏·国际青少年交流营”项目,为未来的青少年交流埋下新的种子。二十年的坚守与创新,让这场“国际会”不仅见证了江苏教育的开放与进步,更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为全球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贡献着东方智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赵旭

校对 陶善工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