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智能出行的浪潮中,中国品牌再一次走到了前列。10月,小鹏汽车正式发布了自研 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 的最新视频,展示了这家新势力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真正实力。随着官方宣布——首批小鹏Robotaxi将在2026年实现试运营,这不仅标志着国内首个L4级无人驾驶出行方案进入量产阶段,也意味着中国品牌正在对特斯拉发起一次“正面硬刚”。

一、小鹏Robotaxi:不仅能开,更能“交流”
从视频来看,小鹏Robotaxi最大的亮点,并不是车外形多科幻,而是“会沟通、能互动”。这款车具备独特的车外交互体系——前挡风遮阳板上集成了一块智能显示屏,可以向行人、车辆实时“表达情绪”与传递信息。
比如,当车辆检测到有人准备过马路时,屏幕会自动显示“礼让行人”的字样,并配合微笑表情;在泊车时,它还能显示实时泊车进度、行驶速度,甚至提供“欢迎乘坐”“正在泊车”等提示。
小鹏方面称,这样的设计不仅提升了人机交互的亲和度,更是解决了无人车时代一个关键痛点——“车与人之间的信任沟通问题”。
当车辆无人驾驶,却能主动表达意图,让行人和司机清晰知道它“下一步要干什么”,那种安全感才真正到位。

二、L4级自动驾驶,国内最接近“无人化”的量产方案
小鹏Robotaxi并非“实验室概念车”,而是面向L4级自动驾驶标准打造的可量产车型。车身搭载了4颗图灵AI芯片,总算力高达3000 TOPS——这是目前全球量产车端最高的算力水平。
配合小鹏自研的第二代VLA架构(Vehicle-Level Architecture),整车具备双硬件冗余系统,确保在关键时刻的安全可靠。换句话说,就算主系统出现异常,备份系统也能无缝接管,保证车辆安全行驶。
这正是无人驾驶真正走向“商用”的关键门槛。

三、从P7到Robotaxi,小鹏的“无人化野心”已全面铺开
事实上,小鹏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积累早已不是新话题。从早期的XPILOT辅助驾驶系统,到如今的XNGP全域智驾,再到Robotaxi的完全无人化,小鹏的技术进阶可谓“每年一个台阶”。
业内人士评价,小鹏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全栈自研自动驾驶算法、芯片适配、车辆架构、仿真训练全流程能力的车企之一。此次Robotaxi的发布,不仅是一次产品展示,更像是小鹏在全球自动驾驶产业链上的“宣战书”——我们不只是跟随者,而是要成为定义者。

四、目标直指特斯拉,差距正在缩小
提起无人驾驶,很多人第一反应仍是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但不同的是,特斯拉更多聚焦在“个人驾驶辅助”,而小鹏这次选择了更具挑战的“无人运营”——Robotaxi。
这意味着小鹏要从“卖车”跨入“卖出行服务”的新领域。未来用户或许不用买车,只需在小鹏App上一键呼叫,一辆无人驾驶的Robotaxi就会自动前来接送。
更大胆的是,小鹏计划在2026年率先在广州、深圳等城市落地试运营,而特斯拉的Robotaxi项目至今仍停留在概念宣传阶段。这场“无人驾驶之战”,中美两大阵营的竞争正在从纸面走向现实。

五、京沪广深先行,Robotaxi商业化的“现实考题”
无人出租车并非一夜之间就能普及的技术,它面对的挑战依然不小。政策许可、城市路况复杂度、用户信任感、成本控制……每一项都决定着Robotaxi的落地速度。
但从小鹏的规划来看,他们显然已经想好了路径:先在政策开放度高、数字化水平高的城市试点——如广州、深圳、上海——再逐步扩张到更多城市。
一旦规模化落地,小鹏将不只是造车企业,而是中国首批进入“无人驾驶运营服务”领域的科技公司之一。
六、小结:这一次,小鹏不再低调
过去几年,小鹏被戏称为“最被低估的智能汽车品牌”。但当Robotaxi计划落地、L4级智驾进入量产倒计时后,这家企业显然不再甘于做跟随者。
特斯拉要做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帝国”,如今,小鹏已经率先给出了中国版本答案。这不仅是一次品牌的技术突破,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模仿者”到“创新者”的象征。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当你在广州街头招车时,那辆没有司机、却能微笑问候你的Robotaxi,正是“中国智造”的骄傲时刻。
校对 庄武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