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小宇
近日,汾阳市遭遇连续强降雨,农田积水严重,秋收面临严峻挑战。为抢收泥泞中的高粱,当地农业合作社对轮式收割机进行“土法改装”,通过加装三角履带,使机器在深水泥田中行动自如,全力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在汾阳市肖家庄镇玉兰村的田地里,秋雨初歇,积水未退,泥泞不堪。两台经过改装的轮式收割机正开足马力作业。它们卸下原有驱动轮,换上宽大三角履带,接地压力仅为轮式的三分之一,有效防止下陷。改装后的机器在泥浆中稳健前行,倒伏的高粱被整齐吞入、脱粒,效率显著提升。
“原先的机车进不了地,全履带收割机又调配困难,我们只好自己动手改装成半履带。”汾阳市志光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张谦介绍。改装不仅成本低廉——仅需十万元左右,不足原装履带收割机的七分之一,且作业效率更高。农机手李小飞补充:“改装后每小时能收十二三亩,比全履带更快、更省油。”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抢收形势,合作社采取“人歇机不歇”的双班倒制度,并给所有夜间作业的收割机加装照明系统,确保驾驶员视野清晰、作业安全。玉兰村党支部书记樊正伟表示,村里部分区域积水深达一米,目前已调配两台改装收割机和两台挖掘机协同作战,全村500亩高粱已抢收400亩,剩余部分正连夜收割。
田间地头,农机轰鸣,泥浆飞溅,改装后的“无敌金刚”成为秋收一线的重要力量。这场与天气赛跑的“双抢一保”战役,正通过农民们的智慧与汗水,迎来颗粒归仓的希望。
【来源:吕梁日报】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