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百位校长共议AI教育:谁能在智能时代站稳讲台?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29 14:36
数字乡村-村CBD、村BD - 运营部

点点关注,精彩不迷路

本文由华领人工智能原创

近日,2025 年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百余位中小学校长围绕“AI 时代的学校教育教学”主题展开讨论。据悉,“长三角校长论坛”每年一届在四省市轮流举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十八届,在长三角产生广泛影响,旨在通过四地优秀校长代表的探讨、交流、分享,引领和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

此次论坛并未停留在技术展示层面,而是聚焦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当人工智能深度介入教育体系,学校应如何重塑自身的教学逻辑与育人方式?

再学习:校长站在智能时代的起点

人工智能的到来,让校长职业重新回到“学习的起点”。

 在论坛现场,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校长何莉的一句话引发共鸣:“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者要培养学生拥有不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能力。”她的发言指向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校长自身的学习与理解,正决定着学校能否在智能化浪潮中保持方向。

来自《中国教育学刊》的全国调研显示,我国 31 个省份共 37193 名校长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不足六成,硕士及以上仅为 1%。多数校长教育经验丰富,但在数字化与智能化领域存在明显短板。研究还发现,超过一半的校长在资源配置与经费决策上感到力不从心,52.2%的校长认为学校经费、设备购置安排无法满足发展需求。这些数据表明,教育管理者的“学习焦虑”已不再是个体问题,而是系统性的结构矛盾。

AI 的挑战,对学习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过去校长的学习以政策理解、行政管理为主,如今,必须转向技术理解与教育判断的结合。校长要从“掌握工具”转向“驾驭系统”,从“行政管理者”转向“专业学习者”。在这一意义上,AI 并非削弱校长的作用,而是迫使他们回归教育的核心:理解学习、引导学习、再学习。

正如论坛总结所指出的,AI 不会让校长失业,但会让不懂学习的校长失效。校长的学习力,正在成为教育系统能否跨越技术浪潮的关键变量。

再抉择:在效率与教育之间找平衡

AI 进入学校,不再只是技术议题,而成为教育思考的新起点。论坛上,多位校长从不同层面提出了共同的关切——如何在效率提升与教育本质之间重新找平衡。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指出,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意义,不在于替代教师,而在于释放人。“AI 赋能带来的是效率与空间,让教师从重复性事务中解放出来,用更多时间关注学生的思考与成长。”她认为,教育的目标应从“会用 AI”转向“懂得与 AI 共生”,让学生在智能环境中形成创造力和判断力。

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卫进一步强调,AI 让教育“回到人”。他指出,在未来社会中,真正不可替代的能力是创新与理解。学校的任务,不是培养技术熟练工,而是培育能与智能共生的人才。因此,创新教育应从“小众特长”走向“全员基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智能时代拥有表达与创造的能力。

基础教育校长的思考则更贴近课堂实践。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张军林分享了一个典型观察:AI 作文软件让孩子在家写作更流畅,却削弱了他们的思考深度。“教育的本质,不是培养‘文本生成器’,而是培养会思考、有情感、能真实表达的人。”他强调,教师要让 AI 成为学生学习的镜子,而不是拐杖。

安徽芜湖中江小学的校长林蓉则认为,AI 素养应成为学生的“基础能力”之一。学校通过“成长导航仪”系统,让 AI 参与学生的课前诊断、课堂互动与课后作业推送,实现“教—学—评”闭环中的智能反馈。“我们不仅要‘用AI教’,更要‘教孩子懂AI’。”

这些发言表明,校长们对 AI 的理解正在从“应用层”走向“结构层”。他们普遍认为,技术并非教育的主角,而是推动学校回归教育本质的契机——让教师更高效地教学,让学生更有温度地学习。

再构建:AI 时代的教育家使命

AI 的出现,并没有削弱校长的作用,反而让教育领导力的边界更清晰。人工智能可以分析数据,却无法判断教育的方向;它能提升效率,却不能回答“何为学习”。技术推动教育更新的同时,也让教育者重新思考: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来自工具,还是理念。

校长们在论坛上的共识是,AI 不应取代教师,而应成为教育的助力。技术的价值,在于让教育回到“人”的中心——让教师专注启发与引导,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思考、表达与创造。AI的介入,带来的不是权力的转移,而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教育的关键,依然是理解学习、引导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

在这一进程中,华领通智正以系统化方案助力校长的智能化转型。以“教育为本、智能为用”为原则,华领通智提出“提升两支队伍建设”,其中针对校长侧重点是建设人工智能校长体系——通过数据决策平台与AI治理工具,帮助校长提升数字化领导力与系统化管理能力。 这种实践并非追求技术炫示,而是让AI回到教育逻辑中:以数据支撑判断、以智能提升治理、以科技服务人的成长。

在治理体系之外,AI 水手也在教学现场探索 AI 的具体落点。水手数智教室 S900 将 AI 嵌入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实现从备课设计到课堂互动再到学习反馈的连贯支撑。它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也让教育者在学校治理中获得更精确的数据依据,从而实现教学与管理的双向优化。

AI 带来的,不只是技术革命,更是教育秩序的再定义。校长是这场变革的关键节点:他们既是学习者、决策者,也是教育价值的守护者。或许 2026 年真的会出现“因 AI 下岗的校长”,但更值得期待的,是一批因 AI 觉醒的教育家。AI 不会决定教育的未来,教育者才会。唯有不断学习、保持判断、敢于重塑的校长,才能在智能浪潮中稳稳站住。教育的未来,仍将由他们书写。

欢迎留言:您认为在 AI 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欢迎在评论区和同行交流!

关注我们,精彩不迷路!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