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玫瑰对女儿说的那句“学习就是为了自由啊”,道破了教育的真谛。但这份自由并非能凭空而来,它源于一种核心能力——学习力。这并非指能考高分的能力,而是“学会如何学习”的初始能力。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获得这样的学习能力呢?需要经历三重境界。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探险家,他们对世界的每一次发问,都很珍贵。当孩子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或“蚂蚁怎么认路回家?”时,我们最好的回应不是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和他一起惊奇:“哇,这个问题真棒!我们来一起找找答案好吗?”
这个过程,就是在告诉他:你的问题很有价值,探索未知是一件有趣的事。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只是充满了无比热烈的好奇心。”我们要做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好奇心的守护者,将“要我学”的被动,转化为“我要学”的内驱力。这份由内而生的动力,将是照亮他一生学习之路的灯塔。
有了探索的欲望,还需要探索的工具。学习力培养体现在下面这些具体的方法上:
学会提问: 鼓励孩子提出更深层的问题。读完一个故事,可以问他:“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这培养的是批判性思维。
帮助孩子学会知识与生活关联: 帮助孩子将新知识与旧经验串联。学习分数时,可以一起平分一块披萨;了解历史,可以聊聊我们今天的习俗从何而来。让知识在生活中扎根。
学会复盘: 引导孩子回顾学习过程。“这次你是怎么搞定那道难题的?”“那个实验失败了,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正如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很大程度上就包含了温习、反思和实践。此时,我们扮演的角色是“教练”,示范、引导、鼓励,但绝不代替他上场。
最高级的教育,往往润物无声。一个充满书香、对话多于命令、鼓励探索的家庭,本身就是最好的课堂。
打造“学习型”家庭氛围: 让孩子看到你也在阅读、钻研和学习。你对手头工作的专注,对未知领域的钻研,都是他的教材。
尊重个体的学习节奏及方法: 有的孩子是视觉学习者,有的偏爱听觉,有的必须动手操作。发现并尊重他的独特性,允许并尊重他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赋予学习的掌控感: 在安全范围内,给他选择的自由。比如周末的学习计划可以让他自己安排,在兴趣班的选择上尊重他的意愿。这能让他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最终,我们将从孩子的引导者淡出,成为一名陪伴者”。我们欣慰地看着他们运用我们给予的方法,自信地探索广阔的世界,去学他想学的任何东西,成为他想成为的任何人。
当我们成功地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力,我们给予他们的,便不再是有限的鱼,而是无限的渔。我们给予他们的,是即便在未来困难重重、变化莫测的世界里,也能从容前行、内心丰盈的真正自由。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