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乌兰察布日报

●学生观看科技展览乌兰察布科技馆供图
本报讯(实习记者 刘诏烨)10月17日,“馆校合作——行走的科学课”青少年科普教育第一期活动在乌兰察布科技馆内正式启动。来自察右前旗北八小学的130余名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科技馆,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科技脉搏、感受科学温度,开启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科创探索之旅。
科技馆科技辅导员自编自导的“科技发展艰辛历程”展览剧,配合互动展品,让抽象的科技史变得可感可触。在《智能空间展》区域,“能舞能聊”的机器人成为全场焦点。随着音乐响起,机器人灵活摆动身躯,学生们或惊喜尖叫,或拿出手机记录,还有孩子勇敢上前,尝试与机器人“对弈”“共舞”。“我跟机器人下棋,虽然没赢,但太有意思了!人工智能太强大、太厉害了。”学生王浩宇“对弈”后说。
《金雕飞起的地方——鸟类科普摄影展》为科技之旅注入了人文底色。巨大的鸟类模型、仿真的生态场景,搭配科技辅导员的生动讲解,让学生们对“鸟类与生态共生”有了直观认知。
活动中,学生们的好奇与热情被彻底点燃。在“如何用科技保护野生动物”的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的奇思妙想更是层出不穷:“用无人机监测鸟窝!”“发明模拟天敌声音的装置,赶走破坏鸟蛋的害虫!”科技辅导员耐心解答的同时,也为孩子们的创造力点赞。
活动尾声,公益科普影片让现场安静下来。从宇宙大爆炸到物种进化,逼真的画面与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宏大的科学主题变得亲切可感。
乌兰察布科技馆馆长贾慧青表示:“‘行走的科学课’突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希望通过‘体验+互动+讲解’的模式,让孩子主动探索、大胆提问。科普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点燃好奇心的开始。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带着今天的收获,继续探索科学的星辰大海。”
[手机扫一扫]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