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持续阴雨天气,“虎口夺粮”必须“千方百计”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3 01:13
数字乡村-村CBD、村BD - 运营部

马利 杨晓明

秋收秋种季节,我省罕见出现持续阴雨天气。自9月下旬以来,山东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6倍,持续低温寡照让籽粒含水率普遍抬升5—7个百分点,部分晚熟玉米出现穗发芽、穗霉变,秋粮产量和质量面临“双降”风险;同时,茬口衔接偏紧,小麦整地、播种窗口被一再压缩,一旦错过适播期,明年夏粮安全也将受到牵连。阴云压境,农时逼人,一场“虎口夺粮”的硬仗摆在我们眼前。

农情就是命令。面对严峻形势,全省上下紧急行动,把抓好“三秋”生产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地建立“三秋生产”专班,中央财政4.84亿元救灾资金支持山东等7省受灾地区,省财政再追加3000万元应急专项资金。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绘制“农机作战图”,确保“机到、人到、钱到、技到”。泰安、菏泽、临沂等地,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把政策、技术、机具、烘干能力精准送到每一亩待收玉米、每一亩待播小麦。

“抢”字当头,才能赢得主动。农时不等人,多抢一天,玉米就少一分霉变,小麦就多一分壮苗。在肥城桃园镇,20余台收割机人歇机不歇,“边收割、边运输、边烘干、边储存”的链条式作业让4000吨潮粮48小时“安全上岸”;在平邑柏林镇,1000余名党员干部踏泥下田,人工割、小车拉、绳子背,硬是把600亩“机械禁区”的玉米棒全部搬出积水区。实践证明:抢,是减少损失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只有“抢”字当头,才能把“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在手”。

抢收只是第一步,关键还要“千方百计”把粮保质保量收回来、烘出来、存下来。面对“地湿、机难进、粮含水高”三大难题,各地把“土办法”与“洋技术”一起请上阵:没有履带机,就调来外省“铁骆驼”;道路泥泞,就铺秸秆、铺木板、垫渣土,临时开出“农机栈道”;烘干能力不足,就把废弃学校、闲置厂房、养殖大棚改造成“应急烘房”,移动式烘干机、生物质热风炉、红外电烘箱一起上,能烘多少是多少。泰安市发布“小麦抗湿晚播技术意见”,提出“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推广“履带机+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模式,把播期从“十一”前后拉长到10月底,只要墒情合适就播,只要播下就管,以“技术补晚”稳住夏粮基本盘。各地“千方百计”,让秋收秋种在如此恶劣条件下的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目前,全省已抢收秋粮近70%、烘干潮粮近30亿斤,秋收秋种进度好于预期。各地必须继续保持“抢”的劲头、“拼”的姿态、“统”的力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打赢“三秋”生产这场硬仗,确保秋粮应收尽收、夏粮种足种好,为“走在前、开新局”夯实农业基本盘,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山东力量!

【来源:大众网】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