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西游记》当中扮演唐僧这一角色的演员迟重瑞、徐少华有着相似的外貌:他们皮肤白净、样貌俊朗、气质不凡。在戏外,两人截然不同的感情生活也成为许多观众和影迷茶余饭后的谈资:
迟重瑞的夫人陈丽华身兼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又身为企业家,在部分人看来像是“女强男弱”的模式;徐少华曾经和剧中扮演女儿国国王的演员朱琳眉目传情,甚至成为很多人心中的“恋人”,但戏外并未走到一起。因为“唐僧”这一角色,人们将两人的情感与出家、佛法等内容相联系。但在现实中,真的有人会拒绝“凡尘俗世”的诱惑,毅然决然削发为僧。
看破红尘的小伙金汉杰,1980年生于浙江永嘉县古镇,自幼性格内向,与其他同龄人兴趣不同,常思索“宇宙尽头”等终极问题。1998年,小杰考入了浙江省某中专,由于其出众的样貌和深沉的气质,在学期间有不少异性追求他;其中不乏以“400万法拉利”作为“定情信物”的“富婆”。面对外界纷扰,他只是和唐三藏一样道谢,穿过人群后离开。
中专毕业后,小杰考取家乡乡镇的公务员,却因工作枯燥陷入迷茫,沉迷游戏度日。2006年,一度沉沦的小杰因佛歌《轮回》触发精神觉醒,决意皈依佛门,却遭父母强行阻拦。在家庭拉锯三年间,他表面维持公务员身份,实则精神已游离世俗之外。2009年,他终于顺利出家,法号释明心,后考入中国佛学院深造。学成归乡后,他修复祖庙,以俊朗容貌与佛学造诣吸引信众,使寺庙成为文化地标。面对“放弃400万豪车”的传奇标签,他坦言:“物质诱惑如镜中月,禅心方寸即天涯。”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发达,如今以释明心身份生活的金汉杰偶尔会上传自己日常的平淡生活;其出众的外貌和传奇的经历仍然会吸引很多人慕名前来,甚至有女香客只身前往,只为与释明心师傅见上一面。更有甚者,会试图加上师傅的微信,祈求其与自己交往。对此,42岁的释明心表示:“莫扰修行者,宁搅千江浪”。三年前父亲离世之后,他愈发开始深思生命的意义,也更珍惜自己如今的生活。
从小杰到释明心有的网友认为,释明心毅然决然“抛弃”了平凡生活,也同时将自己和“金汉杰”这个身份相剥离,将父母抛下不管,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还有人认为,他能够在凡尘俗世抵制诱惑,寻求本真,是十分不易的。那么他的行为是否可取?纵观释明心的人生,可以发现他对于人生、宇宙意义的思考是从小就有的,乃至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所以他可能早就已经怀着超脱的眼光看待人生。这一点从他不被“富婆”“豪车”以及公务员身份所牵绊也可见一斑。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认知发展是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也就是说个体的认知并非线性的、一成不变的。当同龄人都还在为基础的生理、安全需求所拉扯时,释明心可能早已开始考虑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需求了。这也正与佛法中的某些内容相契合。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金汉杰的人生当中,有不少坎坷乃至难关曾经摆在他面前;比如外界异性带来的异于常人的“出挑感”、得到了他人眼中的“金饭碗”却陷入迷茫时的无助感、想要出家却无法被家人理解时的纠结感......但他把这些困难合而为一,以自己的坚持皈依换来了解决之道。正如心理学家肯·威尔伯(Ken Wilber)提出的光谱发展理论(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所要揭示的;意识和灵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光谱”,从最基础的生物本能到高级的灵性觉悟。这一过程是一种马斯洛式的人生价值划分,同样是一种由浅入深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由此可见,从金汉杰到释明心的转变,不光是个人认知层面上的不断深入,也是性格的不断塑造过程;在一系列磨难中,人生价值和个人实现得以逐渐统一。
当然,所有这些是因为释明心在以金汉杰的身份而存在时,就已经拥有了极强的悟性和坚定的内心。所以如果想要和他一样“看破红尘”,也要先确定自己是否如他一般“纯净”和虔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