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睡了一晚上,肝脏里储存的肝糖原大概只能维持4小时左右的正常生理消耗。对肥胖人群来说,早餐吃对碳水,对保持代谢稳定特别重要。研究发现,长期完全不吃碳水,可能会让代谢变得“迟钝”,反而减得慢。
碳水是维持基础代谢的关键“燃料”。如果早餐吃的碳水不到50克,身体可能会开启“节能模式”——皮质醇(压力激素)升高,肌肉还会被分解。这种应激反应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反而不利于脂肪燃烧。建议肥胖人群每天的碳水供能占比不低于40%,尽量选复合碳水(比如全谷物、杂豆这类)。
肠道里的菌群和大脑的摄食中枢是有“双向交流”的。吃含碳水的主食能刺激肠道分泌PYY激素,这种激素会通过迷走神经给大脑发“吃饱了”的信号。有实验发现,吃50克“慢碳”食物(比如全谷物),大脑前额叶皮层的活跃度会提高40%,能帮我们更好地控制食欲。推荐选需要多嚼的全谷物(比如糙米),通过咀嚼的机械刺激增强饱腹感。
全谷物主食是B族维生素、镁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长期不吃碳水,可能会缺维生素B1,进而影响糖代谢的效率。同样重量的燕麦,比精制米面对微量营养素多3-8倍。建议粗细搭配,比如把1/3的精米换成糙米或藜麦,这样营养更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用“餐盘法则”搭配早餐:主食占1/4,蛋白质占1/4,蔬菜水果占1/2。肥胖人群的饮食要讲究平衡,别用极端断食或完全不吃某类营养素(比如碳水)的方法减肥。选对主食类型、吃对时间,才能养成能坚持的健康饮食习惯。
责任声明:本文仅为健康科普,内容不构成用药或医疗指南,建议出现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