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瘦了50斤,又“活”了一次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30 13:47
数字乡村-村CBD、村BD - 运营部

敏感、叛逆、恋爱脑,这三个青春时代里的关键词,曾高频出现在马思纯30+的人生里。

因为与成年人按部就班的常规人生背道而驰,这似乎成了马思纯一直长不大的明证,更一度让她沦为众矢之的,成为舆论的焦点。

可这次参加《花少7》,外界发现马思纯虽然还是很爱哭,“青春疼痛”的伤痕也尚未完全消失,可她的泪水不再沉重,伤痕渐渐淡去,那明媚放肆的大笑里,似乎有了一种落了地的松弛感。

加之不久前VOGUE拍摄的11人“金九”群封里,坐在右下角的马思纯,脸上似乎也多了一抹释怀后的微笑。

一切似乎都在悄然改变,而所有的变化,仿佛都在默默铺路,为了一场真正的回归。

01“讨好型人格”的炼成

去年,马思纯主演了《烟火人家》。

剧里的李衣锦,被母亲强行修剪了刘海。顶着一个孩子气的发型,近30岁的李衣锦,行走在成年人的世界里。

歪歪扭扭的刘海,是强势的母爱,也是李衣锦不敢抗拒的人生。

直到剧情过半,李衣锦才以近乎决裂的方式,和不被母亲看好的前男友复合,甚至告诉母亲:“无论以前发生过什么,我都不会让你、也不会允许你,再影响我以后的人生。”

外界在看乖乖女叛逆的故事,仿佛也在听马思纯自述成长经历。

马思纯出生那年,小姨蒋雯丽考上了北电。第二年,蒋雯丽凭借《悬崖百合》、《霸王别姬》、《日落紫禁城》等知名影视剧,成为了当红女演员。

因为蒋雯丽,马思纯多了一个著名导演姨父,母亲也因此成为了知名经纪人,这些闪亮的头衔,一起簇拥了马思纯公主般的人生起点。

但母亲蒋文娟对马思纯的要求很严格,不许吃零食,饭桌上必须等长辈先动筷,晚上10点前必须回家……

马思纯也曾反抗过,想自己上下学,不想家人接送,但蒋文娟多次告诉女儿:“你要听话,你要懂事,你看别人如何如何,不能自我。”

在“不能自我”的反复催眠下,马思纯的身体里,逐渐运行起了别人的程序。

高一那年,马思纯被母亲从安徽蚌埠接到北京读书。从那时起,红遍大江南北的小姨,成了外界看待马思纯的一个参照标准。

班里的一些女生背后议论马思纯:“她的小姨那么漂亮,她怎么这么丑。”面对突入袭来的嘲笑和贬低,乖顺的马思纯选择了忍受。

但没想到,有同学变本加厉,不仅拿走老家朋友寄给马思纯的信,还在班里当众朗读。最严重的一次,马思纯的可乐里,被灌掺了粉笔灰和拖把水。

周冬雨拍《少年的你》时问马思纯:如果被球砸到要怎么作出反应?

曾被校园霸凌过的马思纯说,像她这样的人被砸到,甚至连头都不敢回,只能定在那里,根本就不敢直视对方。

高中时代的马思纯就是那个她口中被砸到的那个女孩,不敢还嘴,不敢直视对方,甚至连回头都做不到,她向父母求助,但得到的答复却是:“你不要理她们,你要去证明自己会过得比她们更好。”

那时的马思纯因为小姨蒋雯丽的关系,在暑期的实践中出演过《三个人的冬天》,12岁的时候,还客串过年代大戏《大宅门》。

所有人都夸赞她有灵气,但这个外人口中的“天之娇女”因为校园霸凌,因为压抑乖顺,很长一段时间里,情绪十分低落。

为了开解她,母亲带她去了北京金台西路的一个普通的居民楼里,那里是史铁生的家。

史铁生去世后,马思纯写过一篇追忆他的文章。

文章中,马思纯回忆起第一次和史铁生先生的见面,那时的她深觉“有生以来第一次,我感受到了自己多浅薄,对他们生活的想象有多可笑。我那些小事儿算得了什么呢?像是无病呻吟……”

和史铁生的那次见面,让从前有些脆弱的马思纯变得更加坚强了,只不过这份坚强没有打败马思纯性格底色里的“讨好型”因子。

她一边坚强,一边讨好,也一边分裂。

02 迟到的叛逆期

大二那年,马思纯参演了电影《恋人》。

影片中,她常需要演哭戏,这让马思纯觉得格外新奇:“想哭就哭,好爽啊,生活中无法释放的压力或是过不到的人生,在戏里却能过一次,特别神奇。”

马思纯萌生了演戏的心思,虽然她知道,身为经纪人的母亲因为看到娱乐圈里太多的起伏,并不愿意自己身处其中。

尤其在试镜的过程中看到女儿被挑来拣去,蒋文娟很心疼,所以比起演员,她更希望女儿能在中传毕业后,成为一名主持人,坐在演播厅里,“吹着冷气,播着新闻,还稳定”。

但这次,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母女发生了分歧。尽管如此,每次试镜失败,马思纯自己还来不及失落,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安慰妈妈。

后来蒋雯丽给姐姐蒋文娟写下一封信,承诺自己会为外甥女保驾护航,马思纯这才无所顾忌地开始她的演艺之路。

2014年,《左耳》这本书到了马思纯的手里,书中那个“有名的妞儿”黎吧啦,深深吸引了马思纯。

抽烟、喝酒、在歌厅上班、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和男生告白,这个在当时语境下十分“出格”的黎吧啦,完全生活在马思纯的对立面。

但马思纯知道,这样外表不羁,内心纯真的黎吧啦,是她一直向往却“过不到的人生”。

她给饶雪漫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她自曝隐私,说自己为追求一个男孩,连写了三年的情书……饶雪漫看过后,觉得马思纯的外表与黎吧啦十分贴合:“有一张清纯的脸,但笑起来又特性感。漂亮,可看上去又不那么精明。”

这一次,马思纯得到了面试机会。

但站在清一色的“白幼瘦”群体里,马思纯胖得有些突出,欧豪都调侃她是“胖吧啦”。

饶雪漫告诉马思纯,必须减掉15斤,才能得到这个角色。

7天后,马思纯做到了。不仅如此,她还主动走进夜店,学抽烟喝酒,观摩男女调情,最终,成功地拿下了“黎吧啦”这个角色。

有一场跳水戏,恰逢马思纯生理期,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扎进了海里。饶雪漫说她傻,马思纯不以为意:“你怕什么?黎吧啦什么都不怕。”

蒋文娟对女儿的巨变感到陌生:“为什么你这么叛逆,跟谁都爱搭不理?”

那段时间,马思纯觉得自己就是黎吧啦,过着那种她一直想要冲破捆绑,肆意畅快的人生。

后来,她和成长经历截然相反的欧豪谈恋爱,因抑郁症变胖后,她又在一片反对声中,公开了和风评并不好的盘尼西林乐队主唱小乐(张哲轩)的恋情。

“痞坏”的欧豪,放肆的张哲轩,包括后来迷恋摇滚圈和脱口秀,某种程度上,是马思纯在弥补自己曾经缺失的青春叛逆期。

这大概也是一个一直顺风顺水的好女孩,在成长经历中必须要过的一关。

03“关系户”带来的撕裂感

《七月与安生》的剧本递来时,马思纯一眼相中了“安生”。

为了争取到“安生”一角,第一次见陈可辛时,她特意表现的十分豪爽,但陈可辛断言,马思纯一看就是从小很乖的小孩。

曾国祥因为对马思纯出演的“黎吧啦”印象深刻,一开始本打算让她出演叛逆的安生。但几番交流下来,曾国祥从马思纯的谨言慎行中看到了七月的影子。

而对于一见面就无所顾忌地冲他说:“导演很帅啊。但我指的只是在导演这个范围里”的周冬雨,曾国祥意识到,这个在《山楂树之恋》里像小白花一样乖顺的静秋,绝不是周冬雨本人,她安静清丽的外表下,实则风风火火。

浴室里的那场戏,是影片的名场面。两人在在浴室里吵架时,七月突然爆发,她一边脱衣服,一边歇斯底里的喊道:“家明就喜欢这样的!家明就喜欢这样土的!”

这场戏,是影片的高潮,也点亮了七月的人物弧光。但外界不知道的是,这两句台词,是马思纯即兴的。

当时的周冬雨被吓了一跳,她直愣愣地站在原地,因为印象中的马思纯很像淑女,而那一刻的七月,是周冬雨没见过,也没想到的马思纯。

和周冬雨共封“双影后”的这一年,马思纯30岁。

金马奖给她的颁奖词是:“七月看似沉静娴熟,却在压抑之后展露了惊人的反差,角色的内心层次很深,表演难度相当高。”

现实里,人们偏爱沉稳踏实的人和生活,但影视剧里的故事,越是一波三折,越具有吸引力,越桀骜不驯,越容易成为观众的心头好。

所以纵然七月的表现很有层次感,但不够安生的“安生”,更激发了外界对后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加之马思纯有一个“8金影后”的小姨,这在外界看来,她的高起点决定了她的好成绩,这并不值得大声喝彩。

可马思纯不甘心,不甘心那个“自我”因为一句“关系户”,而失去了完整的独立性。

所以当周冬雨站在领奖台上骄傲地说:“我们家没有一个是做电影的,我觉得特别光宗耀祖”时,马思纯尴尬的微表情里显然有些无措,轮到自己发言时,她直接表明了自己的价值:“没有你的话我不可能站在这,没有我的话你也不会站在这里。”

这并非“双影后”互相阴阳内涵,恰恰是安生与七月各自归位后,本性和野心的呈现。

大概也是从被质疑起,马思纯开始有意回避与小姨的关联,甚至会在采访合同里标明:“不谈与小姨蒋雯丽有关的话题。”

但不能否认的是,纵使划清界限,但从前她唾手可得的好机遇,于普罗大众而言,本就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

基于这样的视角,马思纯的一切辩解,又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马思纯深知这一点,所以此后的很多年,她拒绝从小姨手中接过被安排好的命运,她按照自己的想法,结合迟到的“叛逆期”,还有对爱情的深切憧憬,马思纯拍了很多“青春疼痛文学”的影片。

但《大约在冬季》和《荞麦疯长》两部电影双双失利,马思纯也掉进了“自证”的陷阱里,有关她的恶意解读,随着她的“自证”愈演愈烈。

04“青春疼痛文学”后遗症

2018年,马思纯在网上发布自己读完《第一炉香》原著的观后感中,因错误引用了张爱玲语录,被外界贴上了“假文青”的标签。

文艺片的女演员该是什么样呢?清瘦、凄楚、带着一点与世无争的出世之感,是一个眼中无泪却写满了破碎的复杂体。

而马思纯的热搜体制、两段不断被外界咀嚼的情感经历、时常敏感的情绪,以及拼命摆脱“关系户”的撕裂感,都拼凑出了一个文艺女神该有的内核。

但这些,因为她的变胖,在外界的视角中,逐渐失去了美感。

更令外界不能理解的是,综艺《我就是演员》里,马思纯把《半生缘》演成了青春疼痛文学,把《李米的猜想》演成了纯爱戏。

李立群老师很困惑,为什么会纠结在这个爱情的情节里;导演刘杰说得更直白,《李米的猜想》从主轴上来说是一个小人物的悲剧,被马思纯翻转成了一个青春戏的味道。

“金马影后后劲儿不足”“青春疼痛”“恋爱脑”,这些带有贬义色彩的标签,成了马思纯30岁后的主要关键词。

马思纯怎么办呢?犯了错就道歉,被骂了就躲起来,被质疑就痛哭了几场,她的情绪开始不稳定,体重也因情绪的波动而起起伏伏。

以至于在不久后的《断桥》选角中,除了导演李玉外,筹备组几乎没人同意让马思纯出演女主角。

马思纯自己也很清楚:“当精神压力大的时候,你身体上出现了一些反应,剧组怎么去跟你配合?能不能等你?其实都是很多很多的问题”。

毕竟,自己饰演的闻晓雨作为主演,承担着最多的戏份,更承担着向影迷传达影片核心的重任。

但内在和外在的不可控,让马思纯一度失去了可信度。

直到2020年,在一档综艺节目的录制现场,马思纯的肚子突然抽搐,提前离开了现场,人们才得知,她的焦虑抑郁,已严重到了出现躯体化的程度。

那时的马思纯记忆力严重衰退,记不住台词,也很难对戏,甚至身体变得僵硬,眼睛无法视物,“从床走到房门口,都走不过去”。

对于她的彻夜失眠,父亲对医生说:“下午跑个步,晚上喝个酒,倒头应该就能睡。”

妈妈也觉得:“咱们别给自己找麻烦,默默治就行。”

马思纯崩溃大哭,“如果连父母都无法理解你的话,你很难正视这个病”。

尤其在服用含激素药物20多天后,迅速胖了近30斤的马思纯,再不复饶雪漫“御用书模”时期的动人清纯。

马思纯恐慌不已,有两年的时间,她可以站在综艺里,却没办法站到摄像机前拍戏。

去探班看到朋友拍戏时,她会不受控制地想:“为什么这个时候,我没有办法站在这里。”

最低谷的时候,她给妈妈打电话,哭着问,自己是不是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抑郁、伤感充斥着马思纯,她甚至不愿走出房间,直到甲状腺、高血压,身体警报一次又一次响起,马思纯才终于下定决心自救:为身体减重,也为人生减负。

早起会榨两种排毒的果汁维持饱腹感,晚上五六点才吃一些正餐,每天5公里以上的跑步日程。

她还会尝试一些冷门减肥方式,比如在KTV唱歌,或是在朋友唱时伴舞,消耗卡路里等。

就这样六到七个月的时间里,她成功减重50斤。

随着身体的运行回到正轨,马思纯的情绪也开始正常运转。

05 修复与和解

不拍戏的那两年,虽然艰难,但也给马思纯预留出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借着这个并不舒服的契机,马思纯思考了很多问题,她开始深度探索自己未来的方向,也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

曾经,她在封后现场高喊“妈妈,你一直知道我很想结婚”,35+后,面对催婚的父母,她明确表态:“我想好好拍戏,会把结婚或是生孩子这种事滞后一些……”

而她在2014年排好的亲情、爱情、健康、友情、事业的顺序,在时隔10年后,变成了亲情、健康、事业、友情、爱情的顺位。

马思纯变了,似乎又变得不够彻底,可恰恰是因为有所保留,马思纯才是马思纯。

因为我们终生的任务,是在不断的尝试中成为自己,而不是在彻底的改变中,活成另一个人,一个毫无往日痕迹的人。

所以,不必急着变成“完美版本”的自己,更不必彻底推翻过去,当学会了与每一段的自己温柔共存,也就明白了,生命不是一场与过去的决裂,而是一场与自我的和解。

正如《花少7》中,马思纯爽朗放肆的大笑后,依然会有沉默的瞬间,依然吃着抗抑郁的药,但万千伏笔过后,也终于走出了一个最好的马思纯。

来源:十点读书会(ID:sdclass)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