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最近有点儿小状况。老公这几天总喊腿抽筋,我妈嘴角开始起皮,连水果都不太想吃,小儿子放学回来一身疲惫,吃饭没胃口,写作业也没精神,连平时最爱的小鸡炖蘑菇都不太吃了。
我一开始以为是换季导致的,但后来细细一想,问题应该出在营养上。这些小毛病,跟维生素缺乏关系挺大,尤其是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维生素B1其实是个不太被重视的营养素,可它缺了,后果还挺严重。我老公那种腿部频繁抽筋、手脚麻麻的情况,八成就是缺B1。他最近又迷上了吃精米白面,连玉米饼都嫌粗糙,偏偏维生素B1大多藏在粗粮里。米面越精,B1就越少。日常吃饭不换着花样来,很容易就吃亏了。
我妈起皮这事,我一开始也没太在意,以为是上火。但她嘴角裂开,连说话都疼,我就开始琢磨是不是缺B2了。
她年纪大了,吃得清淡,连肉都少吃,维生素B2主要还是存在于动物肝脏、蛋类和奶制品里。这些年她怕胆固醇高,连鸡蛋都一周才吃两次。一味地“健康饮食”,结果反而营养跟不上。
那天我特地做了一顿鸡肝炒蛋,配点酸奶,她吃完嘴角果然好多了。维生素B2参与身体很多代谢反应,没有它,身体就像没电的机器一样运转不起来。而且B2还有助于保护眼睛和皮肤,这对上了年纪的人尤其重要。
小儿子那种没精打采的状态,我开始以为是他贪玩不睡觉。后来发现他早餐常常只喝点牛奶就出门,午饭又在学校食堂应付了事。维生素B6跟神经系统关系密切,它能帮身体合成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俩可是“快乐激素”。缺了B6,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全来了。
孩子正在长身体,神经系统发育正关键,B6的需求其实比大人还多。那天我给他做了红烧三文鱼,配胡萝卜炒鸡蛋,饭后还来了一点香蕉,这些食物里B6含量都挺高。吃完那天,他晚上写作业居然没发脾气,效率也高了不少,妈妈的观察总是最敏锐的。
说到B12,我爸最近总说走路有点飘,整个人没劲儿,还老在厨房里站着发呆。我们以为他老年健忘开始了,结果检查发现他血红蛋白偏低。原来是B12吸收不好了,这种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里。年纪大了,胃酸减少,吸收能力也跟着下降。
我爸从小吃得很清淡,连牛肉都不爱吃,最近还迷上了素食。他觉得这样能“养生”,可身体不这么想。B12是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关键营养素,一旦缺了,容易引起贫血和神经损伤。那阵子我给他加了点牛肉炖萝卜,又让他每天喝点温牛奶,几天后整个人都精神了。
维生素C就不用多说了,家里两个娃一换季就感冒,抵抗力差得很。我后来开始观察他们的水果摄入量,发现他们对苹果和香蕉兴趣大,柑橘类反而不爱吃。其实维C最丰富的还是新鲜的柑橘类、草莓、猕猴桃这些,而不是我们常以为的“水果都含维C”。
一次我做了个橙子水果拼盘,撒点儿酸奶和坚果,他们抢着吃。孩子不是不吃水果,而是得换点花样。维生素C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还能帮助铁的吸收,对正在发育的孩子太重要了。
说到铁,我有个邻居阿姨最近总觉得头晕,一干活儿就喘。她以为是年纪原因,后来我提醒她去做了个微量元素检查,果然铁偏低。她平时吃得很素,连水果都只挑甜的吃。其实铁和维生素C是一对黄金搭档,没有足够的维C,铁再多也吸收不进去。
我建议她早上试试吃点全麦面包配橙汁,中午来点牛肉炒甜椒,晚上加个番茄蛋汤。她试了一个星期,气色居然好看多了。有时候不是吃得不够,而是吃得不对,营养得靠搭配,单打独斗不行。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我大女儿放假回家,天天外卖加奶茶,说是“都市节奏”没办法。结果嘴里起泡,舌头发红,一查是B族维生素全军覆没。外卖食物看着热闹,其实很多都是高油高盐低维生素,长期吃下去,身体肯定喊救命。
我特意为她做了一锅青菜豆腐汤,加了点紫菜和虾皮,又做了香菇鸡丁炒饭。这种看似家常的饭菜,才是维生素B群的宝库。她吃了两天嘴里就不疼了,连皮肤都亮了一点。
一个人吃什么,身体就会怎么回应。维生素B1、B2、B6、B12和C,其实每天都得摄入。它们不像脂肪、蛋白质那样容易储存,一旦缺了,短时间内身体就会有反应。尤其是家里老人孩子多,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光靠感觉吃饭,迟早会出问题。
我现在做饭,已经不再追求花样多,而是看家里谁最近状态不对,就从食物下手调一调。维生素不是保健品专属,它们藏在一日三餐里,只要搭配合理,身体自然就顺了。做饭这件事,其实就是最好的“开药方”。
有时候,营养知识讲得太专业,反而没人听得进去。我更愿意用家里的小事来说明问题。孩子没精神、老人腿抽筋、嘴角起皮,其实都是身体在求救。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补,而是找对方向,吃对东西。
现在家里每周都有“维生素餐日”,我会根据每个人状态准备对应的菜谱。只要你留点心,营养其实没那么复杂。我妈说她现在嘴角光滑了,连心情也好了,我爸说走路都更稳了,小儿子也不喊累了,这些变化,比什么都值。
维生素B1对神经系统、肌肉功能非常重要,尤其适合经常疲劳、抽筋、饮酒多的人群。B2特别适合眼睛干涩、嘴角开裂、皮肤出问题的人。
B6对情绪、注意力和免疫力有帮助,适合青少年和压力大的人。B12是中老年人的保护神,防止贫血和神经退化。维C则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免疫卫士”,尤其适合换季容易感冒、伤口容易感染的人。
吃饭不是为了凑热闹,是给身体补“零件”。每一口都不是随便下肚的。谁说生活不能是最好的营养课堂?只要你愿意花点心思,家人的健康就能从厨房开始。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 王旭峰等.《实用临床营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3. 李瑞芬.《维生素代谢与临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9.
4. 陈君石主编.《现代营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5. WorldHealthOrganization.VitaminandMineralRequirementsinHumanNutrition.WHO,2004.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