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初的一天,应该记录在我的“阅读史”上。因为这一天最让我喜出望外,我居然发现了清代女词家吴藻《花帘词》一个被沉埋的清人手抄本。
我常跑浙江图书馆孤山古籍部,却不知道馆内善本特藏书库在本部。那天,我在善本特藏书库检索书目,忽然“华帘词钞”4个字跃入我的眼帘。“华”是“花”的古字,莫非这是《花帘词》的手抄本吗?
果然是!
清高龚甫手抄本《华帘词钞》一册,署名:仁和吴藻蘋香著。
一连几天,我坐在善本阅览室里比对,发现《华帘词钞》中竟有34首词是《花帘词》集中所没有的。也就是说,《华帘词钞》中的未刊词不是几首,而是34首。
另外,《华帘词钞》的作品排列次序与《花帘词》也不尽相同;而且《花帘词》卷尾词作17首都没有抄录。由此看来,这个抄本极有可能是据《花帘词》刊印之前流传的稿本传抄而来。
手抄《华帘词钞》的高龚甫,名保康(1841年—1899年),字龚甫,仁和(杭州)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副贡生,候选训导,工书法。陈从周《梓室余墨》论杭州书家,就有他的名字。高龚甫后来将《华帘词钞》赠送给他的学生杨志濂,《华帘词钞》卷尾附有杨志濂的跋语:“余十四龄时从仁和高龚甫先生读,案头见吴蘋香女士所著《华帘词》一册,爱不释手。先生故工词,乃示以填词法,并此册授之。”
杨志濂的跋中还提到,他曾整理刊刻其族曾祖母顾翎《绿梅影楼诗词》遗稿及绿梅影楼填词图题词,亲眼见过吴藻所题《洞仙歌》“楷法工秀”的手迹。
杨志濂(1852年—1943年),字筱荔,号评莲,江苏无锡人。清光绪举人,历任湖州、严州、宁波知府,辛亥革命后回故乡,以教书为业。20世纪60年代,杨志濂之子杨怀白把这本《华帘词钞》卖给浙江图书馆。这个手抄本后附有杨怀白1963年写给图书馆的一封信件。
也是拜命运所赐,《华帘词钞》中34首未刊词的水落石出,让我整理并注释的《吴藻全集》之称更加名实相符。
值得一提的是,未刊词最后有两首叠题《锦槎轩集》原韵赠张襄(云裳)的《金缕曲》,也带来意外的惊喜。一首题为《云裳妹偕倩汤眉卿自西江赴苏,便道枉过,喜而赋赠,再叠题锦槎轩集元韵》,一首题为《春杪偕云裳泛湖,再叠前韵以志别》。这两首词为研究吴藻与张襄的交往补上了一段空白。
原先业内一直以为,吴藻与张襄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吴门别后,只有深情寄怀之作,就再也无缘重逢了。中国台湾学者钟慧玲在考察她俩的交游时,也认为“吴门一别,竟成永诀”。殊不知,此后某一年春末,张襄偕同夫君从江西返回苏州的途中,特意在杭州停留,与吴藻见面,并一起泛舟西湖。吴藻“喜而赋赠”,也让我们感受到人世沧桑、生死契阔之间的友情芬芳和悲喜交集。
原标题:《善本书库里的惊喜 | 江民繁》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栾吟之 题图来源:概念题图来自新华社 图片来源:内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来源:作者:江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