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里突然传来“咯吱咯吱”的磨牙声,不少家长都被惊醒过——自家宝宝怎么睡着睡着开始磨牙了?其实这种现象在儿童中挺常见:睡眠医学研究显示,2-6岁孩子的夜间磨牙发生率能达到38%,其中约70%都是生理性的,不用太慌。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儿童磨牙背后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近年儿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和儿童磨牙有关系。当肠道里的有益菌变少,肠道的“保护屏障”变弱,产生的异常代谢产物会通过迷走神经影响大脑,可能诱发磨牙。临床还发现,有乳糖不耐受或者用过抗生素的孩子,磨牙的概率更高。
家长可以这么做:
2-6岁是孩子大脑神经突触快速发育的阶段,要是白天或睡前刺激太多,晚上神经还处于兴奋状态,就可能磨牙。有神经电生理研究发现,睡前看电子屏幕超过1小时的孩子,磨牙时间平均多了47%——这是因为屏幕的蓝光会抑制帮助睡眠的褪黑素分泌,还会打乱睡眠中的“纺锤波”(帮助深度睡眠的脑电波)。
科学干预方法:
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够的孩子,磨牙概率更高——因为维生素D会影响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平衡。另外,缺铁会让多巴胺代谢异常,这也是磨牙的一个重要原因。
营养补充可以这么做:
乳牙期的咬合问题也会导致磨牙——比如前牙反颌(“地包天”)或深覆颌(上牙咬在下牙里面太多)的孩子,磨牙概率更高。因为咬合不整齐会让咀嚼肌肉被迫“代偿”收缩,引发磨牙。用三维技术分析发现,磨牙时孩子的下颌骨会有异常滑动。
口腔干预要抓时机:
还有些研究说,耳穴压豆(贴神门、牙穴)加上推拿(揉翳风穴、颊车穴)可能有用,但得注意:
要是宝宝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其实儿童磨牙大多是生理性的,但如果持续时间长或有异常情况,就得重视。从肠道、神经、营养、牙齿这几个方面调整,再配合正确的干预方法,就能帮孩子改善磨牙问题。家长们不用太焦虑,先找对原因,再慢慢调理就行。
责任声明:本文仅为健康科普,内容不构成用药或医疗指南,建议出现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