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记忆——1931—1945年中国艺术家的视觉实践与媒介传播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02 23:02
数字乡村-村CBD、村BD - 运营部


嘉宾合影

7月29日,由何香凝美术馆联合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中国·观澜版画艺术博物馆、连云港市博物馆、珠海市古元美术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等六家机构共同策划的“木刻记忆——1931—1945年中国艺术家的视觉实践与媒介传播”专题展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约200件珍贵的木刻作品以及丰富的“抗战图像”,以媒介中的图像为线索,为观众开启一场穿越烽火岁月的木刻史诗的旅行。

开幕式上,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珠海市古元美术馆馆长刘春潮,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金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何香凝美术馆副馆长程斌主持。


展览现场

蔡显良在致辞中表示,2025年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年份——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孙中山、廖仲恺逝世10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此次展览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先辈的致敬。本次展览勾勒的人民形象既是生动的艺术再现,更是特殊历史时期“救亡”力量的源泉与象征。他特别感谢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的长期支持,以及各合作单位的鼎力协作,让珍贵的历史记忆得以完整呈现,相信展览将为观众带来深刻的历史思考与艺术启迪。


展览现场

刘春潮作为联合主办单位代表致辞时表示,本次展览系统地梳理并展示了1931—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的优秀版画家作品,以图像的方式完整呈现了当时的艺术创作过程。这一时期艺术家在完成时代任务的同时,也将个人的艺术风格表达和艺术上的探索巧妙地融为一体,这给当代艺术家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如何把个人的命运、群体的命运、社会的命运、人类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本次展览的意义正在于重温历史、映照未来,让80年前的艺术力量启迪当下。

金琇表示,展览以木刻图像触发历史记忆,缅怀先辈、激励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意义重大。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既是创新发展的热土,也是文化传承的重镇;要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以更多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深圳故事,为打造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城市典范贡献力量。

展览开幕后,策展人易东华为观众进行了展览导览。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20日。

部分展出作品


李桦 《怒吼吧,中国!》 黑白木刻 26.4cm×20cm 1935年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藏


宋秉恒 《风雪中的守望者》 纸本 24.9cm×18cm 1939年 浙江美术馆藏


古元 《回忆延安》 版画 33cm×39.5cm 1978年 古元美术馆藏


汪刃锋 《农民印象》 纸本 17.6cm×25cm 1941年 广东美术馆藏


图片来源于主办方

编辑 | 王 甜

制作 | 殷 铄、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殷 铄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