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图据红原县委宣传部
7月30日,据红原县委宣传部消息,8月5日,红原即将迎来《红色草原·游牧之光》第十三届牦牛文化节启幕式暨山歌音乐情景剧展演。
红原牦牛
据了解,《红色草原·游牧之光》是一场由百余名红原牧民用游牧生活演绎的真实故事。情景剧围绕一根日常放牦牛用的绳子——乌尔朵,和一本当年红军留下的日记本双线交互展开。
日记里,风雪撕去了关键篇章,记载着1935年至1936年间,年轻的红军战士在雪山草地间的生死跋涉,以及军民之间的互助故事。班长用刻着“革命成功”的铜勺舍命救战友,藏族小姑娘默默扔下救命青稞袋,牧民用乌尔朵从沼泽中拉起战士,卓玛在红军帮助下第一次笨拙地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这些泛黄的日记故事,在剧里又一次重焕生机。
乌尔朵
据了解,《红色草原·游牧之光》山歌音乐情景剧以藏族山歌音乐为核心串联,由序章、三大篇章及高潮尾声构成,时长约55分钟,汇聚百余名演员。其中多数演员来自当地真实牧民,他们牵牦牛、搭黑帐篷、唱山歌、抱青稞袋,将最本真的游牧生活搬上舞台,旨在为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游牧文化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该情景剧既是第十三届牦牛文化节创新模式的体现,也是往届藏族山歌大赛的优秀选手展示平台。与此同时,该情景剧搭建了“山歌大赛人才库+本地人才库”综合可循环的特色演绎平台。
红原,作为牦牛文化与游牧精神的核心承载地之一。过去,牦牛文化是传统畜牧的根基。牧民靠牦牛吃饭,靠牦牛取暖,靠牦牛生存;现在,牦牛文化是多维度的产业引擎。从产奶量赛事延伸到牦牛肉精深加工,从牦牛选美拓展到文创产品,从情景剧辐射到文化旅游,每一个环节都在用文化赋能经济。
目前,红原正构建一条以文化体验为核心吸引力的生态链,进一步提升红原文旅的独特辨识度和深度体验感,带动当地牧民的深度参与和获益,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通过深度挖掘牦牛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共生的精神富矿,将其转化为具有强大感染力与传播力的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