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之爱丽丝与兔子洞——李骏逸水墨个展在京举办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17 02:02
数字乡村-村CBD、村BD - 运营部

7月13日,由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美术报》社主办,《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承办,沧州美术馆作为支持单位,李可染画院申报的“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之“爱丽丝与兔子洞——李骏逸水墨个展”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共展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青年教师、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李可染青年画院特聘画家李骏逸近年创作的33件中国画作品,呈现其在水墨创作方面的艺术探索轨迹。


展览现场

“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扶持项目,旨在展示当代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理念、学术态度、艺术成果和精神追求。入选的75个项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国内画院青年艺术家的创作面貌,彰显出他们对美术创作的独立思考,也展示了当下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态势。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女画家协会会长徐涟在观展时表示,李骏逸的水墨作品展现出其情感经历与人生成长的清晰脉胳,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想象力、创造力是艺术家弥足珍贵的特质,而传达真、善、美,则是艺术创造的终极价值所在。在今天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艺术家要有思考、要有体悟,才能够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绘画以形象为载体,所有的思想都需要有艺术语言作为支撑,这包括线条、色彩、造型等。如何以形象为载体,既赋予作品形式意味,又能让观者透过画面感知其背后的深刻意蕴,这是青年艺术家李骏逸已经有所感悟并正在着力探索的核心。这是她这个展览最有意义的地方。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原主任尚可在观展时表示,李骏逸的水墨个展兼具学术性与当代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艺术语言层面,她跳出传统笔墨的固有样式与技法桎梏,强化色彩语言的表现力是其突出特征,尽管作品中的色彩并不浓烈,灰色系的铺排与和谐统一的色调依然传递出别具魅力的情绪与美感;二是在造型层面上,她以随性的语言与形态,表现出对世界的观察、理解和在绘画上的追求,这种随性还体现在画面的营构上,她以大胆想象组织画面形象,令画面既显轻松,又满溢想象张力;三是作为青年画家,李骏逸在中西方的广泛观照中,既体现出年轻一代画家的敏锐直觉,又反映出对审美情趣的新认知,因此作品表现出较强的现代意识,凸显出强烈的当代性,带给观者新的视觉享受。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雕塑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王艺表示,李骏逸作为年轻艺术家,在创作上已展现出令人惊喜的成熟度。她并非凭借传统意义上多年积累的技法成熟,而是通过绘画手法、构图及意境想象,将个人想要表达的意境完美呈现。此外,李骏逸并未因循父亲李孝萱的创作路径,而是将影响内化,转化为自己骨子里的意境表达,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风格,尤其是在色彩运用上极具当代性。他谈道,李骏逸的作品为当代中国画的表达提供了新可能。她的画作风格唯美、色彩柔和,能与当下生活场景相融,为观众提供了新的审美体验与情绪价值。


展览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晓辉表示,李骏逸的作品传递出的艺术特质令人触动,其水墨实践是当下教育体系中稀缺的宝贵探索。她以水墨为媒介材料,通过水墨的传统概念,将个体生活体验与社会感悟即兴融入创作,让水墨成为即时表达的载体。其作品展现的是当下的、走向新图景的水墨,有着生涩而鲜活的感觉,这正是传统水墨教学中最需调动的艺术因子。她将历史的审美线索个性化地连接起来,实现了时代性与个性化的统一。其水墨话题既区别于传统,也跳出概念化的艺术与生活的框架。对从事水墨创作及研究者而言,这无疑对认识“水墨与生活”“当代艺术家的笔墨生活”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启示。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魏祥奇表示,展览呈现了李骏逸十余年的创作轨迹,风格转变清晰可见。其早期作品聚焦都市女性梦境,受《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文学、影视作品的启发,她以粉红色调构建充满幻化感的世界,画面中的女性形象显然是自画像,常与大鹏鸟等交织,弥漫着烂漫的少女式的神秘情愫。其新近的创作,则从梦境转向现实,聚焦马、驯鹿、北极熊、犀牛等现实中的大型动物,将视角投向内心遥远的“故乡”。画面中的自画像与大型动物形成空间对话,这些动物形象表现出非常丰富的象征性和隐喻性,体现了她对自我认知的变化。同时,其色彩语言随题材同步演进,从早期偏爱紫色、红色、粉色等带有女性特质的色调,近年则融入绿色、土黄色,从“梦幻”落回“土地”。创作方法也从依赖想象的图式,转向注重生活观察与自然体验,展现出她在追寻自我中,将梦幻与现实交织的独特艺术路径。


展览现场

李骏逸谈道:“转眼间,距离第一次画‘爱丽丝’已经十多年。从2014年起充满烂漫想象的‘爱丽丝的梦游’等系列,到2017至2019年从梦境回归现实的‘归来之地’系列,再到2021年以来转向寻觅被现实滋养的精神原乡的‘远方’系列,这几个系列清晰地串联起我绘画思路的转变和水墨实践的过程。我一直认为,绘画风格应从自己的内心自然而然地长出来。它需要阅历、经验的累积与递增,是情感、生命的沉淀与爆发。中国画本身,如宋代米芾所说‘平淡天真’‘不装巧趣,皆得天真’,才是绘画的最高标准。创作者既要经历一个用力寻找自己的过程,也要有一个渐渐自知、从容舒缓的过程——这是经历阵痛后的清醒觉悟。唯有如此,作品才能做到兼具静谧中的光辉与力量,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期许。”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17日。




部分展览嘉宾合影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李骏逸 《蓝色之树》 纸本设色 139cm×68cm 2014年


李骏逸 《女神树——弗里达·卡洛》 纸本设色 139cm×98cm 2016年


李骏逸 《女神树——昂山素季》 纸本设色 139cm×98cm 2016年


李骏逸 《女神树——玛格丽特·杜拉斯》 纸本设色 139cm×98cm 2016年


李骏逸 《女神树——辉光》 纸本设色 138cm×98cm 2016年


李骏逸 《森林之声——scandinaviad的晨霭》 纸本设色 140cm×210cm 2021年


李骏逸 《直到世界尽头》 纸本设色 68cm×139cm 2022年


李骏逸 《孤独星球》 纸本设色 110cm×97cm 2023年


李骏逸 《我不曾诞生在这里》 纸本设色 139cm×68cm 2023年


李骏逸 《潜入的渴望》 纸本设色 49cm×38cm 2024年


李骏逸 《空白地带》 纸本设色 97cm×148cm 2024年


李骏逸 《走过白夜》 纸本设色 97cm×135cm 2024年


李骏逸 《第二个我》 纸本设色 139cm×68cm 2025年


李骏逸 《和你一起生 一起死》 纸本设色 139cm×68cm 2025年


李骏逸 《玻璃上的彩痕》 纸本设色 139cm×68cm 2025年

编辑 | 闫 君

制作 | 殷 铄、刘根源

摄影 | 闫 君、击木艺术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殷 铄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