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瓜,永远不缺反转。
但像王阳和孙菲菲这样,一场横跨15年的恩怨,从“难兄难弟”演变成“背刺疑云”,再到如今的彻底撕破脸,还真是少见。
2025年7月,孙菲菲再次发文,直接掀翻了当年替王阳澄清的“遮羞布”。
而王阳呢?依然沉默,仿佛这场风暴与他无关。
可问题是,沉默真的能掩盖一切吗?
当网友扒出他当年在剧组里一边向孙菲菲诉苦,一边却在镜头前为施暴导演洗白的操作时,所谓的“体面”,早就碎了一地。
这场舆论风暴,在一开始本来跟王阳没有什么关系。
2010年孙菲菲在拍摄《血色恋情》的时候,跟导演张汉杰发生了矛盾,被他安排了几个人给胖揍了一顿。
奈何那时候导演一手遮天,最终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罚了打人的杨兆华200块钱,只能放弃。
那这件事又是怎么跟王阳扯上关系的?
2023年的时候,孙菲菲因为李玟的事情有感而发,又把这件事拿出来说。
可就在这个时候,王阳突然打电话过来,说“因为你的事我被骂了,希望你能帮我澄清”。
俩人都十多年没有说过话了,不过本着不连累外人的想法,孙菲菲二话没说就发了一篇澄清文。
但是,问题就在于,王阳为什么会突然陷入舆论漩涡?
孙菲菲可能是觉得,网友认为作为男人的王阳没有出面保护被打的孙菲菲,所以该骂。
可实际上,他被骂是因为他在采访中说“导演不可能会做出这种事”,还反复强调“不可能”。
作为这部剧的男一号,他待在剧组的时间、跟导演接触的时间必然是最长的几个人之一。
如果连他都说“不可能”,几乎等同于在说“孙菲菲在撒谎”。
真的不可能吗?如果没有证据的话,这种污蔑别人施加暴力的行为肯定算得上是造谣。
可是十多年了,孙菲菲不仅没有因为造谣而被抓走,反而还拿出了一张有关的行政处罚单。
如果说被打一事是假的,那么那份行政处罚书又是怎么回事?
可如果事情是真的,身为男主角的王阳必不可能不清楚其中的缘由,那他说什么“不可能”就是在为施暴者开脱。
网友们正是扒出了这段采访,想通了这层关系,所以才将矛头指向他。
那时候他刚刚因为热播剧《一路朝阳》有点名气,马上就因为此事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可惜的是,孙菲菲在接到电话后,竟然连事情的缘由都不问,二话不说就为他这个“好朋友”做了澄清。
当有人把这段采访内容发给她的时候,她震惊得连话都说不了。
这时候她才明白,自己这个朋友,竟然是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双面人”。
不过那时候的孙菲菲并没有抓着王阳不放,或许是因为过去时间太长了,也不想追究了。
王阳不是打人的人,他们两人大可老死不相往来,各走各的道。
当事人有可能是这么打算的,可王阳的粉丝却不,他们一个劲地说什么“孙菲菲当年澄清就是为了蹭王阳热度”之类的话,企图带偏节奏。
一个小姑娘,因为工作太拼命被三个壮汉胖揍一顿,事后没人为她撑腰,没人主持公道。
这样的心理阴影,别说十年了,就是一辈子也不可能忘得掉。
时间是能冲淡一切,前提是别有这么多往她伤口上撒盐的人。
士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孙菲菲再次提及了当年的事,还指控了王阳的所作所为。
这一说不要紧,更多人开始质疑她的动机。
有人猜测她“拿十多年前的事出来说,目的肯定不纯”。
有人批评她“再怎么说也不应该砸王阳的饭碗啊”。
还有人觉得“你当年帮人家说话,不就是接受了人家的道歉吗?还是想蹭热度”。
尽管有这么多为王阳说话的人,可很明显没有起到什么正向的效果,反而将事情越闹越大,把王阳的口碑也一点一点拉低。
处于风暴中心的王阳,却从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话。
如果只是“不在场”和“知情”矛盾的话,或许还能用“记忆偏差”来解释。
但回看他曾经的行为的话,总是感觉从一开始就有问题。
首先就是当年在剧组的时候,明明他也是被霸凌的一方,明明他也经常找孙菲菲诉苦。
可是在采访中,他竟然坚称导演是个好人,完全否认了施暴的可能性,还让苦主受到了更大的委屈。
这种私下诉苦、公开站队的行为,实在很难不让人觉得虚伪。
这也印证了孙菲菲的那句话:当对手太过强大时,你周围的人就只会想要自保。
还有就是他利用孙菲菲洗白自己的时候,也丝毫没有顾及对方的感受。
2023年看到舆论的风向对自己不利,就立刻联系十多年不见的孙菲菲,让她帮自己澄清。
但是在电话中却只是说“因为你的事,我被骂了”,完全不说具体的前因后果,刻意弱化整件事情的严重性。
甚至在自己道歉的博文中也只是说“表达不妥”,好像生怕孙菲菲在评论下找到自己为导演站队的蛛丝马迹。
不知道的人或许会被骗,可明白缘由的人,只会觉得不够坦荡。
最后就是他面对指控,至今都保持沉默的态度。
究竟是因为“沉默是金”,还是因为“无言以对”?
这种“冷处理”在娱乐圈并非罕见,但问题是他的沉默在孙菲菲的积极互动下,看起来并不像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坦然,反而像是一种“默认”。
如果他再不说点什么的话,恐怕他的“老实人”的人设就要彻底崩坏了。
到时候,他身上将再无所谓的“体面”可言。
如今舆论的审判才刚刚开始,王阳如果继续装死,恐怕只会遭受更严重的冲击。
可如果回应的话,他又该如何解释当年的“背刺”行为?
或许这场风波最终会像无数旧闻那样,被世人说遗忘。
但至少这一次,有人选择了不再沉默。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