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评丨充电宝焦虑症流行,不只因为厂商偷工减料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03 22:23
数字乡村-村CBD、村BD - 运营部

忙着召回风险产品的厂商,库存受影响无人问津的经营者,到处询问充电宝能不能上飞机或寄存、快递的消费者……很多人最近患上了“充电宝焦虑症”,懂经的小伙伴们也是。

这场风波背后的始作俑者是一家叫“安普瑞斯”的企业,国内头部电芯供应商。罗马仕、安克创新、绿联、小米、倍思等品牌均有充电宝曾使用其电芯。

知情人士指出,这些劣质电芯是安普瑞斯将部分批次电池生产外包、代工厂偷工减料惹的祸。

罗马仕称,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极少数移动电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现象,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

安克创新称,在最近的质量安全检查中,发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这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进而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

今年以来,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机上起火冒烟事件多发。6月5日,南方航空杭州至深圳航班起飞后因充电宝冒烟返航迫降;6月10日,山东航空一航班因充电宝冒烟紧急处置;6月13日,郑州新郑飞往揭阳潮汕的上海航空FM9449航班上,有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冒烟。再加上多个头部品牌充电宝厂商“爆雷”,这场风波最终耗尽了管理者的耐心。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紧急发布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撤销或暂停了多个充电宝及电池芯厂家的3C认证。截至发稿时,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71项认证被暂停,集中在锂离子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芯等产品。

安普瑞斯公司网站网页截屏。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页截屏。

这次席卷行业的风波,可以说是长期以来充电宝质量安全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改善的必然结果。

充电宝作为现代人出行的“续命神器”,市场规模庞大。数据显示,中国充电宝市场规模已超1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

但与强大的产能和市场规模相比,充电宝的质量却令人揪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网售充电宝的历年抽检结果显示,其不合格率已从2020年的19.8%一路攀升至2023年的44.4%。

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CCC认证管理。2023年8月1日起,实施CCC认证。经过一年过渡期,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相关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此举和中国民航局新规,都是近年来加强充电宝监管的“强硬”举措,在给它们点赞的同时,有不少人发现它们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顽疾,还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

先说CCC认证,这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要求充电宝通过电芯耐压、过充保护、跌落测试等多项安全检测,是阻挡劣质产品的“防火墙”。《认证认可条例》规定,列入目录的产品未经认证,擅自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但仍有不少厂商不惜铤而走险,也不愿去获得CCC认证,这是因为CCC认证流程繁琐且耗时费钱。在“极卷”的充电宝市场,部分中小厂商因资金和技术门槛高,选择规避认证,甚至购买虚假的证书、给产品贴上所谓的“CCC认证贴纸”。一些平台上还有商家打着“定制充电宝”的旗号,打擦边球。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充电宝市场流通产品中,仅43%通过认证。

低价低质产品充斥市场且持续受欢迎,就会“劣币驱逐良币”,直到把头部企业也“卷”下水。罗马仕、安克创新的电芯质量问题,很多人猜测就是给代工厂的采购价压得太低所致。

又比如,2024年8月1日前,未获得CCC认证的充电宝仍能生产、销售,一些厂商就在此日期前大量生产品质通不过CCC认证的充电宝,导致如今市场上还有大量未经CCC认证的充电宝流通。2024年8月1日后,不排除有些厂商在生产日期上动手脚,只为继续享有2024年8月1日前的“过渡期优势”。

2020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上海市生产、流通领域的移动电源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30批次产品中11批次不合格,一款壹号公路移动电源外壳阻燃不符合标准要求,若移动电源内部故障导致着火,其外壳无法有效阻碍火焰燃烧,极易引燃周围物件、扩大失火面积、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

实验室内,一款充电宝在测试温度下20分钟发生爆燃,这种耐高温性能不合格的充电宝在市场上流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高温、高湿的充放电环境,不仅会影响充电宝使用寿命,而且会增加风险系数。这也是符合要求的充电宝可以带上飞机,却不能在飞机上使用的原因。在飞行过程中,充电宝较容易遇到碰撞、挤压、高温等情况,极易因锂电池内部短路而导致冒烟、起火。 图片来源:央视

再来看民航系统的新规定,其出发点虽然也是好的,但被不少消费者诟病“一刀切”。

这几天,大量消费者“病急乱投医”,盲目查找“合规充电宝攻略”,却根本没能力去识别所谓的“合规”是不是无良厂商搭设的“陷阱”。

有消费者说了,2024年8月1日前买的充电宝,明明质量不错,但没有CCC认证过,现在坐飞机前只能丢弃,因为想寄回家时遭到快递公司拒收,机场又没有及时提供暂存服务。

外国游客也很疑惑,他们携带的充电宝是欧美机构认证的,能不能上飞机,也是一笔糊涂账。

由此看来,如果相关方面能够多替乘客、消费者想一想,在新规出台前就准备好了应对举措,完全可以帮助更多人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还可以赢得良好的口碑。显然,相关部门在监管和消费引导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此次风波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和麻烦也没有被认真对待。

希望,“没CCC认证不能上飞机”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能促进行业真正由乱到治。这也是一个消费教育的良好契机,让更多人了解CCC认证的重要性。此前,一些消费者盲目追求低价、对产品安全风险认知不足,也是造成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主要原因。

来源:上海市市场监管局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