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家办满月宴,村里院子摆了四十多桌,热闹得像过年。男女老少都来了,个个脸上挂着笑,互相寒暄,端着酒杯走来走去。农村这种大席,讲究的就是一个“人气旺”,谁家有喜事,家家户户都来凑份子。
我好几年没回老家了,这次接到表哥的邀请,立马就答应了。表哥拉着我肩膀,乐呵呵地说:“咱俩老哥们好久没聚了,今天我儿子满月,咱得好好喝几杯!”他那高兴劲儿,隔着老远都能感觉到。我笑着点头,心想这趟回来值了,能和老朋友唠唠嗑,还能感受村里这股熟悉的烟火气。
宴席一开,院子里顿时热闹翻天。桌子摆得满满当当,菜一道接一道地上,鸡鸭鱼肉样样齐全。厨师在大锅里炒菜,挥着大铲子,动作利索得像在表演。别看是大锅饭,味道一点不含糊,吃得人直竖大拇指。
我被安排在一桌全是爱喝酒的大老爷们儿中间。酒过三巡,大家话匣子打开了,你一句我一句,聊得热火朝天。从地里收成说到孩子上学,话题没个停。农村的酒席就是这样,不光是吃喝,更是大家聚在一起拉家常的好机会。
吃到一半,我瞅见隔壁几桌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走。奇怪的是,每桌走之前,服务的人都会端上来两碗汤:一碗丸子汤,一碗鸡蛋汤。我心想,这啥讲究?为啥汤一上来人就走了?忍不住问了旁边的老大爷。
老大爷乐了,给我讲起了这汤的门道。原来,农村酒席不上主食,菜全是硬货,吃到最后肚子都撑得不行。汤菜上桌,就是告诉大家宴席到尾声了,可以准备散场了。丸子汤和鸡蛋汤简单好做,厨师几分钟就能搞定,味道还鲜,大家喝一口,暖胃又舒坦。
我听完恍然大悟,觉得这规矩挺有意思。既提醒大家吃得差不多了,又不会让人觉得被催着走。农村人办事,就爱这种细腻的心思。旁边一个大哥还打趣说:“这汤要是喝得晚了,厨师都该收拾家伙回家了!”
宴席继续,气氛还是那么热闹。小孩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笑声不断。大人们端着酒杯,聊着聊着就红了脸。表哥忙着招呼客人,跑前跑后,脸上却一直带着笑。我看着这场景,心里暖乎乎的,感觉回到了小时候,村里谁家办喜事,大家都来帮忙,热热闹闹像一家人。
这顿饭吃了快三个小时,菜一道道上,汤最后才来。我也学着别人,喝了碗丸子汤,鲜得舌头都舍不得离开碗。果然,喝完汤,大家开始收拾东西,互相道别。临走前,表哥还塞给我一袋喜糖,说是给孩子带的,让我下次再回来聚。
这顿饭吃下来,我不仅饱了肚子,还装了一肚子回忆。农村的酒席,表面看是吃吃喝喝,实际上是把大家的心连在一起。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回来,再参加这样热热闹闹的大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