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赵念东
□ 本报记者 赵念东本报通讯员 张华云
初夏时节,温暖的阳光在高耸的教学楼上洒下金色影子;操场上,学生挥洒着汗水,彰显青春活力;实训室内,工业机器人、机电实验模拟设备一应俱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操作业……步入菏泽牡丹艺术职业中专学校,这些场景令人赏心悦目。该校致力于打造职业教育高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学生“厚德立人,精技立身”,书写属于自己的出彩人生。
在2025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考试中,菏泽牡丹艺术职业中专学校的学子们再次取得好成绩,诸多学子如愿考上心仪的大学。
“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的,一般会升入本专科院校,升学率在80%左右,其他学生会直接进入企业就业。”校长付根立介绍:“学校开启高中部、职教高考、定向培养等多元化升学渠道,升学率有保障;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实行全日制、准军事化管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基。”
什么样的孩子可以走职业教育这条路?具有管理职业学校30多年经验的付根立提到了“适合”“爱好”等关键词。
“根据我的长期观察,有的孩子在初中学习比较吃力,选择了普通高中就读,会更吃力,在高考中并不占优势,不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这一类的孩子若进入职业学校,自信心和活力都被激发了出来,几年后的转段、升学结果,可能更优于同期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付根立建议,家长要结合孩子的实力做好定位,选择职业教育只是换了一个赛道,也许会“弯道超车”。
升学有希望,就业有门路,致富有技术。立足职业能力培养,学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航空服务与管理、城市轨道运营与管理、新能源汽车等热门专业,同时还拥有微机室、多媒体室、机电电子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新能源实训室、形体室、画室、琴室、护理实训室等教学实训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在管理模式上,学校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自身素质和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为学生量身定制一套完整的升学方案,并与省内十几所高校密切合作,为学生顺利升入理想院校打好基础。学校坚持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举办文体、公益、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不仅“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
据副校长赵延江介绍,该校一名学生,初中毕业时虽然能考上普通高中,但并不出类拔萃。初中阶段因为存在感很低,她总是沉默寡言。进入这所学校后,有了很多实训和社团活动机会,加上参加了手工制作、舞蹈、声乐等实践课程,这名学生变得越来越开朗和自信了。除了主持元旦联欢会和运动会,还录制了一节中职学生讲思政的课程。今年9月份,她将有望转至大专院校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