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鹰潭日报
市第九小学创新教研结硕果——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领教学质量新突破
■ 刘剑荣
市第九小学以省级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创新开展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研改革,成效显著。一年来,该校师生在省市各级教学竞赛中荣获各级奖项180多项,其中教师省级一等奖达52人次,创该校历史新高。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市第九小学对学校常态教研进行整体规划,聚焦学校常态教研模式转型与提升,积极探索常态教研模式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探索。
该校教研处干事杨丽娟说:“我们每周一、周三、周四下午都是集体备课时间,教研氛围非常浓厚,老师们分工合作,共同商讨每个环节,并在全校进行展示。展示后,大家结合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针对不同的方面进行评课研讨,让理念落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教学。”
该校六年级教师邬霞说:“即使是太阳这样我们每天见到的事物,也有许许多多的未知值得我们去探索。《两小儿辩日》文章中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观察和发现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探索科学的大门。”
市第九小学依托江西省翁国伟名师工作室,积极探索“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设计改革。在最新展示的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搬运工转变为学习的导航员。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激活,学习动力源自内心。教师需洞察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后,各学科教师围绕课堂实效开展深度研讨,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
该校教研处主任童林说:“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的是能力导向教育或目标导向教育。它要求我们教师在课程设计之初就要清晰地设定学习成果,然后反向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确保每个环节都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最终的学习目标。”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力,市第九小学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不断优化教学模式,通过名师引领、项目驱动、研训结合等方式,打造更具活力的教研共同体,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该校副校长何玲说:“‘双减’的实施已经有好几年了,怎样真正做到‘双减’呢?我们认为要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双减’。我们把‘双减’的主阵地放在课堂教学上,一直探索和实践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教研模式,在这个理念下提高课堂效率,以学定教助力学生学足、学好,助力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