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研究从陆路开拓到水路  学者组团实地考察“川江蜀道”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5-18 13:05
数字乡村-村CBD、村BD - 运营部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在当前蜀道研究热潮与蜀道申遗工作推进的大背景下,开展川江干流及支流泸州段全域范围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工作,也成为学界关心的重要课题。近日,由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李勇先、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王小红带队开展的为期五天“川江蜀道”考察与调研活动在四川泸州展开。考察团对泸州30余处水陆交通遗存展开系统性梳理,为蜀道申遗与文旅融合注入新动能。


考察团在泸州“神臂城”遗址合影

泸州地处川江蜀道与南方丝绸之路的交汇枢纽,凭借“西连僰道,东接巴、渝,地兼彝、汉,江带梓、夔,控制边隅,最为重地”的独特地理优势,自古便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从明代的滇铜黔锡京运,到清代的皇木京运,再到清代、民国时期川盐两次济楚,始终扮演着西南水运枢纽的关键角色。


考察团队在“一航司”旧址

本次考察活动由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成都大学等单位发起,团队成员包括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建筑学、旅游管理学、历史文献学等领域师生。在田野调查环节,考察团特别聚焦水驿码头遗存、传统街巷以及茶盐古道、东大路支线等水陆交会道路遗存,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中外历史文献,充分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等手段,进一步编绘川江蜀道文化遗存与空间分布图。


先市码头


水码头驿道上的古树名木

李勇先教授说,学术界长期将目光聚焦于蜀道陆路交通体系研究上,而对以长江黄金水道为轴线的“川江蜀道”多学科系统研究尚显薄弱。泸州作为川江航运要道与南方丝绸之路重要枢纽节点,至今仍保存着众多水运码头、古镇街区、古建筑、古交通驿路等遗址遗存,以及众多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系统梳理这些镌刻在川江肌理中的历史密码,全面释放其时代价值,不仅能为巴蜀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更将有力地推动蜀道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进程。据随着此轮考察结束,考察团队将于7月启动第二轮专项调研,并最终形成川江蜀道(泸州段)水运遗存综合保护利用方案。

(图片由李勇先提供)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