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使用“红线” 教育部规范推进中小学AI教育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5-14 12:06
数字乡村-村CBD、村BD - 运营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近日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下称《通识教育指南》)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下称《使用指南》)。此次发布的两项指南是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进一步落实培养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为全球教育领域应对技术变革贡献中国方案。

  “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应用普及,特别是以深度求索(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划时代的新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人表示,《使用指南》的制定旨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科学规范使用,加速构建人工智能引领的创新教育生态,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提到,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将普及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伦理安全和社会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为建设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提供人才支撑,这对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和教育领域的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禁用AI代写作业

  《使用指南》明确,禁止学生直接复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作业或考试答案,并禁止小学阶段学生独自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同时该指南强调,教师不得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替代性教学主体。

  针对《使用指南》提出的“分学段差异化应用”,教育部表示,小学阶段的学生应在教师、家长帮助下适切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教师在课内有效开展人机协同教学;初中阶段可适度探索生成内容的逻辑性分析,指导学生交叉验证生成内容的合理性;高中阶段可结合技术原理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评估生成内容的社会影响。

  “这一设计旨在平衡技术应用潜力与学生年龄适配性,避免低龄学生因认知不足导致技术滥用或过度依赖。”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人说。

  为防范学生因过度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而弱化独立思考能力,《使用指南》一方面限制中小学生在创造性任务中滥用人工智能,严格从源头上杜绝“代劳式”使用行为;另一方面,强化教师的引导职责,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对技术输出内容的质疑精神与甄别能力,切实提升信息处理的自主性。此外,进一步明确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场景中的辅助定位,强调其应用边界。

  教育部还明确,为保障学生隐私与数据安全,《使用指南》严禁师生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时输入考试试题、个人身份信息等敏感数据;各中小学校需建立健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白名单” 制度,经严格审核评估,仅允许符合教育场景需求且数据安全合规的工具进入校园使用;教育行政部门将持续强化监管职责,对技术供应商的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及传输等处理流程实施动态审查。

  各地政策加码开展试点工作

  据麦肯锡最新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对AI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到600万,而人才缺口可能高达400万。

  此前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加强人工智能等前瞻布局。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布局一批前瞻性研究课题,有序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推动大模型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更新发布本科专业目录,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增设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专业。

  在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推进保障方面,《通识教育指南》提出,推进试点示范。统筹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探索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创新实践模式,建立试点学校创新实践共同体,切实推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期,各地也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工作。《浙江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方案(2025—2029年)》明确,2025年,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和典型应用场景,形成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到2029年,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基础设施的基本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形成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生态,助力教育的系统性变革。

  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将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实现全要素融入、全学段覆盖、全链条贯通,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实现中小学生全面普及。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实施“百千种子计划”,吸引相关学科教师参与,分批重点培养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领域100位专业名师和1000位骨干教师,辐射带动所有任课教师。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AI+教育”

  除了划出红线,《使用指南》明确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三大类核心应用场景,包括促进学生成长、辅助教师教学和支撑教育管理。

  上市公司也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领域积极布局。金山办公近日发布基于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首份实施计划——春芽计划,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启动10亿专项基金,以金山智慧教育平台为载体,为学校师生提供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的全场景应用支持,赋能院校数字化转型,助力我国教育事业从“传统办公”向“数智协作”跃迁。

  在基础教育领域,此次“春芽计划”将为全国10000所中小学提供智慧教育平台,让WPS 365教育版成为师生课堂互动的数字桥梁,用AI、云端协作等工具解放教师生产力,特别是面向一些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提供技术援建。

  科大讯飞在机构调研活动中表示,科大讯飞学习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作业批改、学情分析、个性化辅学的重大突破。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深度应用,科大讯飞AI学习机将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减负增效的效果。此外,讯飞学习机不仅在学生学业提升方面表现卓越,更突破传统教育边界,融合知识学习、素养培养与心理健康发展。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AI+教育B端市场规模约为213亿元,预计2027年我国AI+教育B端市场规模将达到约476亿元。

  东吴证券认为,AI打破了教育行业“高质量、大规模和个性化”的不可能三角,短期实现了对原产品或服务的降本、增效和提质;长期看,AI有望放大供给侧头尾差异,提升行业集中度;随技术进步有望诞生现象级应用和新商业模式。

  中泰证券表示,持续看好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出版公司方面。随着全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加大以及教育部发布的两项指南的实施,教育体系预计将在教学和考试等多个场景中逐步融入人工智能课程,未来的需求有望显著提升。(白丽斐)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