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村CBD、村BD

没了沈腾,马丽也行

2025-05-01 10:07:36

提到《水饺皇后》必然绕不过一个词——大女主。

一来这是马丽离了沈腾后的首部大女主电影,二来原型人物臧健和是自己人生的大女主,马丽与臧姑娘同频共振,诠释皇后与梦想。

臧姑娘绝地求生,马丽喜欢演戏,她们都是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靠自己功成名就,一个成为水饺皇后,一个实现梦想。

她们不是美女,不是花瓶,实力和奋斗是她们的敲门砖,共同的沉淀也让马丽在塑造角色时,戏内外都迸发出了应有的生命力。

戏内,臧姑娘把压力和烦恼藏在孩子看不见的心底。

以“敢动我女儿一下,我跟你拼命”的本领守护着她们的成长,人生百褶,母亲抚平了每一个褶皱,铸就自己的史诗。

戏外,马丽撕掉喜剧演员的标签,细腻刻画角色身上的坚韧,以眼神变化,肢体语言,表情管理的层次感和复杂性让人物活灵活现,臧健和的每一个人生台阶,都在马丽的诠释中让人信服。

她们都是惊艳过一个时代的女性,属于女性自己的传奇。

以《水饺皇后》来看,她们逆袭的背后从来不是什么爽文,将个体叙事嵌入到时代进程就会发现励志的神话是对困境的破局。

臧姑娘是什么?母亲、女性、外来者,每一重身份都意味着一种困境,单亲家庭母亲要扛起养家的重担,时代的落后观念对女性存在偏见,北方人来到香港打拼,文化语境下的夹缝求生。

臧姑娘做到了什么?生存、骨气、荣誉,每一次踏平坎坷成大道都叫人钦佩,不怕苦、敢吃苦让女儿健康长大,臧姑娘、红姐和更多的女性不认输,不向命运低头,相助渡过难关,最终拥有对人生的控制权。

因此,《水饺皇后》不是一个人的传奇,而是鲜活群像怀揣着各自的故事巧然相遇,在时代洪流下谱写着一群人传奇。

孤身一人的房东红姐、单亲父亲华哥、热情开朗的舞小姐、善良可敬的糖水伯,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但都有时代印记。

在历史进程中,没人可以独善其身,所以他们共同托举,红姐明里暗里支持臧姑娘,华哥执法有温度,糖水伯无私帮助,不求回报。

他们就像水饺,永远不是一个,而是一碗一盘,是团圆与和谐,当他们围坐一桌吃着饺子,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逢年过节的味道都回来了,所有的辛苦也一扫而空了。

水饺寓人也寓意,一份简单的水饺,街边的稀松平常,为什么能打动人心?

因为南来的北往的,走街的串巷的,在哪吃,吃什么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吃,吃的是一个“情”字,和至爱亲朋在一起,什么都是珍馐。

最好吃的终归是人,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有了人情才会被牵挂,被牵挂了就不会轻易忘记,市井长街,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吃到嘴里是人情。

如臧姑娘一路以来遇到的那些好人,有的给她工作,有的让她得一处安寝,有的为她出头,有的教她摆摊,没那么多谢谢,一碗用心做出来的水饺胜过千言万语。

毕竟有“情”才能吃好了,吃开心了,被惦记了。

记人,记景,记美食,记住了就熟了,异乡漂泊的人心中的乡愁就会少一些,在香港臧姑娘的两个女儿吃到姥姥的味道,家就在身边。

念人、念景、念美食,挂念了就忘不掉了,普通的水饺入口,至味在人与人之间流转,记忆深处的味觉密码被唤醒,苦累就不算什么,这也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情怀。

寻人、寻景、寻美食,寻到了对这个地方便不再陌生,初入社会四处碰壁,臧姑娘的拼搏模样就是我们自己,但我自向前,逆流而上,当陌生退去,奋斗有了意义,情就有了延续。

《水饺皇后》的故事起于寻,臧姑娘寻到了丈夫却没寻到幸福。

但她的念想从未改变,那就是让女儿过上好日子,自己可以有尊严的活着,这一切都实现后记着来时路,记着曾扶你一把的好心人。

这也是该片叫人共情的地方,有向上的力量也有暖暖的情意,所以《水饺皇后》不止是一部电影,里面有你我的身影也有时代的注脚,是每一位打工人的礼物,更是整个时代的狮子山精神。

阅读原文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18610562898
  •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拓荒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