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作家村挂牌那一刻起,争议就没消停过。有人说:政府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外地作家吸引到东莞,为的就是摘取作家创作的果实。
莫言曾3次来东莞,其间有一次专程到作家村,看了评论家雷达等人在此购买的房子,似乎颇为心动。不过,莫言并没有下定决心,他只与作家村的负责人约好,下次再来看房子,然后决定买或不买。离开樟木头不久,莫言就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因为各种原因”,他不便再在樟木头买房并入住作家村了。莫言这一走,使樟木头的“中国作家第一村”,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作家村办公室主任陈昕说:“在莫言犹豫之时,樟木头应该果断送一套房子给他。如果这么做了,那就是一件不得了的事,作家村肯定声名大噪。”言外之意,只要莫言住到樟木头,加入作家村,他就算是“东莞的作家”了,东莞也可以由此沾上诺贝尔文学奖的荣光了。
如今,作家村从最初的4名作家,发展到近40名作家的规模。他们都在樟木头买了房子,居住在御景花园、帝豪花园和翠景花园等9个楼盘。但作家村实际是一个虚体的“村”,作家村号称“中国”、“第一”,这最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炒作一个虚概念”。30年来,“东莞奇迹”出现了,却没有与之相应的作品出现。东莞需要的是大文学、大作品,而不是急功近利的“作品生产”。市文联这位负责人说,东莞本土知名艺术家,置于全国就淹没了。东莞要提高文艺创作水平,就要置于全国的视野内,积极引进一些一线艺术家、作家,让他们了解、理解和融入东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