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0日茅台申请“国酒”商标初审通过,到10月20日异议申请提交截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共收到来自业界和自然人的数十份异议书。业内人士表示,根据相关流程,初步裁定结果最快也要一年半之后才能出炉,公示期结束对于“国酒之争”,仅仅是个开始。但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国酒茅台”在争议中又一次赚足了眼球。
自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贵州茅台(250.20,-2.80,-1.11%)曾9次提出“国酒茅台”的商标注册申请,但前8次均被驳回。最近一次申请是在2010年6月9日,最终于2012年7月20日通过初审。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公告,如果在7月20日至10月20日公示期内并无异议,茅台将正式加冕“国酒”。然而,“国酒”商标通过初审迅速挑动了同行业神经。以山西汾酒(44.90,0.35,0.79%)、洛阳杜康、五粮液(34.86,-0.27,-0.77%)为代表的多家酒企加入“反对阵营”,质疑茅台的国酒资格。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彭洪表示,“国酒”二字是一种巨大的隐性资源,代表着行业领头羊的地位和社会对其品质、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可。披上“国酒”的“黄马褂”,企业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酒企打出‘国’字牌,无非是看中了国字号背后巨大的垄断性、排他性利益蛋糕。”
对于茅台的“国酒”资格,知名白酒营销专家铁犁指出,从目前白酒流通的香型产销量来看,“浓香型”产销量占所有香型之首,而茅台是以“酱香型”为代表。从白酒行业的发展史来看,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39.55,-0.58,-1.45%)、酒鬼酒(59.36,-0.89,-1.48%)等企业都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都先于茅台为公众所熟知。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茅台价格那么高,90%以上的中国人都没喝过,国人“喝不起”,又如何称之为“国酒”。在几乎一边倒的异议中,也有部分支持的声音。有一种声音认为,茅台历史悠久,几十年前就作为国宴接待之用,而中国也确实需要一款奢侈品酒与世界名酒媲美竞争。茅台若当不得“国酒”,谁又当得?事实上,业内专家对于“国酒茅台”的“转正”结果并不看好。彭洪说,申请“国酒”是茅台独占公共资源的表现,对其他酒企有失公允。异议期内又收到多方反对,最后能否顺利注册,现在仍不明朗。有专家表示,无论最后“国酒茅台”能否“转正”,在众多的争议和关注中,茅台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一次品牌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