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亲自操刀,为患者做了肝移植手术,履行了去年他的承诺。肝源来自一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个案。据了解,DCD的出现可有效避免“活体移植”的风险。黄洁夫透露,明年春节后,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中建立起来的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将在全国推广应用。具备移植资质的164家医院若不实施DCD,或被吊销执照。
2010年3月,卫生部与红十字会启动了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据黄洁夫透露,截至今年9月30日,38个试点单位完成人体捐献465例,捐献器官共1279个,“其中广东超过100例,做得非常突出,尤其是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系统。在试点过程中,我们还着手探索建立我国的器官捐献、获取和分配体系,也就是开始建立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
据悉,我国每年急需移植挽救生命的患者众多,而器官紧缺是器官移植的瓶颈。“DCD”即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of cardiac death,DCD)的出现可有效避免“活体移植”的风险,也能更好满足患者器官移植需求。
全国由卫生部和地方卫生厅局认定的具有移植资质的医院共164家,却只有38家医院开展了DCD。“实际上,根据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类标准,在已有的465例捐献中,脑死亡器官捐献(DBD)的只有9%,心死亡器官捐献(DCD)的有47.5%,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的有43.5%,可见DCD还是我们的方向。”“相信这样发展下去,约1到2年时间就可以取代死囚器官捐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