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仿古”大戏加速上演 重现古城意在旅游

作者:董文秀 分类:资讯 时间:2012-11-16 10:12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拆旧”和“仿古”的大戏正在中国城市加速上演。一边,部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岌岌可危,历史文化街区频频告急;一边,55亿再造凤凰,千亿重塑汴京,仿制古城遍地开花。这一切正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独特风景。中国的城市不乏值得一说的历史与故事,自从1982年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至今,共有119个城市已荣膺这项桂冠。现在,他们中的部分已不满足于单纯守卫祖上的零星遗产,力求重现千年的恢宏历史。

 

     回到“明代”。2012年底,大同古城墙即将合龙,投资500亿元的古城再造正令这座城市再现明代风华。回到“宋代”。2012年8月,河南开封爆出千亿打造古城新闻,力争四年内重现北宋汴京繁华。回到“春秋”。2012年初,山东肥城“春秋古城”项目开工奠基,计划总投资60亿元,占地2200亩。回到“上古”。2011年9月,江苏金湖尧帝古城开建,项目占地千亩,总投资30亿元。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这位领衔编制《聊城古城保护与整治规划》的“古城卫士”介绍,按照当年规划,应当对古城建筑原样原修,并留存部分居民,“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然而,地方政府却只是采取了该规划的壳,反以大拆大建的方式将古城的历史街区拆除,“就剩了一条假裤子”。


    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2011年1月起,住建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了三十年来首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检查。按照进度,检查于当年7月即宣告结束。但结果未对外公布。

 

    这注定是一份不容乐观的结果。参与检查的赵中枢曾透露,在全国11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有13个名城已无历史文化街区,还有18个名城只剩一个历史文化街区。按照规定,有两个以上历史文化街区的才能申报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重建的动机很少是为了文物保护,大部分是为了搞旅游、搞地产开发。”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必虎说。事实上,诸多重建的古城并不隐讳打着“旅游”字样的别名,如尧帝古城又称金湖印象旅游城,银川西夏古城亦称西夏商业文化旅游博览园。

 

[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董文秀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