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天后,多地都进入了持续高温阶段,白天热得像蒸笼,晚上就像躺在炕上似的。这个时候,空调就成了唯一的“续命神器”。
然而,即便天气已经热到爆炸了,仍有不少老一辈人不舍得开空调,以至于家里的空调彻底沦为了“摆设”。
不过只要学会这几个使用小技巧的话,空调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耗电,甚至能省下一半电费。
一、老一辈人为啥不爱开空调?
表面上看,是担心空调太耗电,增加了每月的用电成本。可实际上,却是生活方式和观念在作祟。
1、能忍就忍
过去,别说空调了,停电都是常有的事。就算夏天再热,一把蒲扇,一张凉席,一盆井水也就够了。久而久之,“耐热”就成了老一辈人生活的一部分,并将其看成一种优点。
如今,空调虽然早已普及了,但在他们眼里却不是必需品,甚至开空调都成了一种“娇气”的表现。
所以,不管天气多热,在他们心里,只要能忍的就算不事。
2、节俭惯了
不可否认,大多数老一辈人都有节俭的习惯,并且也会将不开空调看成是一种“节俭行为”。
可实际上,这完全就是一种无效的节俭行为。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几百上千块的保健品,买的时候会毫不犹豫;每月电费涨了几十块,却会在那里心疼半天。
所以,不管是真节俭,还是无效节俭,一旦养成了固定的思维,再想让他们改变就比较难了。
3、担心健康
长时间吹空调,确实不利于健康。尤其是对于生理机能下降的老一辈人来说,吹久了更容易出现头晕、关节痛的不适感。
可实际上,只要科学设定温度,注意通风和使用时长,空调不仅不会伤身,反而能改善睡眠,降低中暑风险。当然,老一辈人肯定不会注意这些,只认为开空调会影响健康。
所以,他们宁愿热着,也不愿多了解多尝试。久而久之,就对空调产生了一种排斥感。
二、空调怎么用才能省电?
开空调耗电是事实,但只要掌握好正确用法,以及一些小技巧,就能减少压缩机工作的时间,从而将电费降到最低。
1、利用好空调模式
空调不仅仅只有制热和热冷功能,它还有一些其它辅助功能,只不过大多数人在使用时都忽视了。
除湿模式:当室温在30℃以下,且湿度>60%时,比如南方梅雨季节,就可以开启除湿模式。不仅能带走闷热的黏腻感,还比制冷模式更加省电,从而让体感更加干爽。
睡眠模式: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大多数空调也都有了专门的“睡眠模式”。晚上睡觉打开,空调就会自动逐步升温并降低风速,在节省电量的同时,也避免了“冻感冒”。
节能模式:若你家的空调有ECO、舒省等一些节能模式,可以先用制冷模式把温度降下,然后再打开相应的节能模式。
2、设置好空调温度
空调的黄金温度一般建议设置在26~28℃之间,不仅体感更舒适,也相对省电,且不容易导致空调病。
比如白天设置25~26℃,夜间睡眠设置27~28℃,既保证了舒适性,又规避了半夜过冷。
此外,你也可以在室温非常高的情况下,把空调打到23℃快速降温,等到温度降下来了,再调回26℃,避免长时间低温运行。
3、搭配电风扇使用
若家里有空气循环扇或者电风扇,开空调时,将电风扇放在空调出风口下方,可以让冷气更均匀地扩散到整个房间。
“空调+风扇”组合,不仅体感温度能下降2~3℃,还能达到省电的作用。比如空调设置28℃,打开风扇后就会有25℃的效果。
4、不要频繁开关机
大多数人为了节省电费,都会频繁开关空调。可实际上,空调在启动的那一刻,恰恰是最耗电的时候。
所以,日常使用时千万不要频繁开关机,哪怕要短暂外出,也不要把空调关掉。更合理的做法是把空调上调2℃,让空调维持低功耗运行,等回来再恢复原温度。
5、房间一定要密封
大多数人开空调时,只知道把门窗关上,觉得这样就能锁住冷气。可实际上,窗帘也得拉上。
尤其是夏天中午,当阳光透过窗户射进屋后,不仅室温会迅速升高,空调也得更努力地降温,从而增加了耗电量。
所以,将窗帘拉上,既有效阻挡了热量进入,也提升了室内降温速度,从而达到省电的作用。
6、定期要清洗
不管是挂机、柜机,还是中央空调,都要养成定期清洗滤网的习惯。否则灰尘堵塞,不仅仅会影响制冷效果,还容易滋生细菌,影响室内的空气环境健康。
建议每隔2~3周清洗一次滤网,换前季进行一次尝试清洁。在保证健康的同时,也能让空调运转更顺畅、更省电。
其实空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提升我们的生活舒适性。与其一味忍耐、不舍得,还不如学会科学使用,让清凉变得高效又省电。
所以,赶紧说服你爸妈别再“硬抗”酷暑了。要知道日子舒服并不等于浪费,而是对生活的一种尊重。
(本文由齐家安安整理编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