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后苏州首次招录公务员 与现在的公考相似
作者:董文秀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12-10-08 09:38

    1946年,八年的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一年,这时候的苏州还被称为吴县,政治经济都亟需恢复秩序。当年5月份的吴县税务分局税务员的招考,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发起的。

 

    相关档案卷宗的封面上写着“招考学员报名册”,在封面的右上角标着“唐任”——当时任“直接税务局吴县分局”局长的人叫做唐宗寿。原始信笺和公函是来记录了公务员选拔的每一个步骤。当时的公务员选拔考试分为“高等”、“普通”和“特种”三类,前两种由南京考试院和各省设立的考试委员会负责。第三种特种考试往往是特殊情况下举行的考试,可以由所需部门报考试院批准后举行。
    公务员考试前要组织典试委员会,负责考试日程安排、确定命题等一系列事项。为了保密,还要把所有委员封闭起来,即扃闱制,两个月后发榜时,委员们才得以出闱。早在1931年举行首届公务员考试时,便是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亲自送典试、襄试委员入闱,上锁贴封条。

 

 

 

    公务员招考公告的消息只能通过贴告示以及在地方的小报上刊登一则消息来发布。从发布公告到5月31日截止,只有短短6天时间,报名的人数却多达121人。在人事部设计的一张报名履历单中,除了表格的字迹全为手写,其他的内容类别设置与现在的简历设计几乎无异。履历单为对开,规定右半页全部由应考人亲自用毛笔正楷填写个人信息,粘贴两寸半身免冠相片。除姓名、籍贯、通讯处等基本项,还有与“毕业证书”并列的两列的两项,“委任令及卸职证件”、“应考资格证明书或其他证件”。当时的公务员选拔格外注重报考人的个人素质和实际能力,对一批没有学历而工作阅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专门组织一种检定考试,及格者均获得参加相应的应试资格。

 

    此次考试,上午考数学、簿记、国文、公文,下午2时开考口试,所有考试一天完成。口试相当于今天的面试,主考官还要核验考生的笔迹,询问姓名,年龄,籍贯,志趣等,为防之前作弊,还会口头重考笔试的重要题目,每位大概为15分钟。已录用人员的工作分发地点确定了,“甄取人员准以实习税务员派往各分局试用一个月,各暂支80元,期满考核成绩后再报请正式核委”。对于这些人,实习期满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任用。

阅读 (2) 评论 (0) 分享 (0)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董文秀推荐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