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老中医”望闻问切,非洲机械装上“太空天眼”AI时空·南京人工智能国际社区上演科幻大片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27 11:04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AI“老中医”望闻问切,照一照便知体质密码;卫星物联网芯片打破地域限制,让远在非洲的重型机械装上“太空天眼”……走进位于河西中央科创区核心区域的AI时空·南京人工智能国际社区,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科技世界。

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于11月27日在南京召开。作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建邺区正以AI时空·南京人工智能国际社区建设为核心抓手,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独特的资源优势与明确的发展布局,全方位展现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向世界递出一张亮眼的“AI名片”。

四大核心优势 筑牢AI产业发展基石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大国科技博弈的核心赛道,我国更是将其上升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引擎。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着力引导突破“模型-数据-应用”协同瓶颈,推动AI从“技术单点突破”转向“产业深度渗透”,为地方AI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顶层指引。

南京建邺区顺势而为,凭借四大不可复制的核心优势,成为承接国家战略、打造区域AI标杆的优选之地。在大厂生态方面,全国互联网20强中14家在此布局,57家总部企业形成强大引领效应,阿里、小米、京东、滴滴、腾讯等大厂的技术溢出为AI产业注入持续创新动能。金融赋能上,21家金融机构全国法人总部、186家省级以上分支机构、超1800家金融企业齐聚,超2400亿元的备案基金规模,为AI企业提供全周期资本支持。数据要素储备领域,全国首个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生态中心落地,医保、交通、金融等行业的高价值数据,有效破解AI发展“数据短缺、质量参差”的核心痛点。产业赛道先发优势同样显著,近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构建起“AI+金融”“AI+交通”“AI+健康”等多元细分场景,为技术落地提供了丰富“试验田”。

“一核三片区”打造AI产业集聚高地

承载着推动产业从“金融驱动”“数据驱动”向“AI驱动”跃升的使命,AI时空·南京人工智能国际社区在河西中央科创区核心区域加速崛起。

这片总规划面积约4.4平方公里的热土,以“三横两纵”为布局,构建起“一核三片区”的空间格局。1平方公里的AI大厂智核作为核心载体,已集聚阿里江苏总部、小米华东总部等头部企业,平台与配套加速完善;AI总部园区、AI人才社区、AI时空公园各司其职,分别承担着核心外溢转移、高品质智能生活服务、生态场景试验等功能,形成了产业发展与生活服务、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的良性布局。

在“三区一标杆”的清晰目标定位引领下,南京人工智能产业正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AI总部磁场示范区凭借大厂集聚优势,构建起产业链生态聚合体系,通过离心孵化赋能OPC创业模式,推动产业从“单体发展”升级为“生态繁荣”;“模数共振”首试区打造“数据训练模型—模型赋能应用—应用再造数据”的闭环生态,让数据价值持续释放;金融数智创新引领区构建起“金融赋能AI发展、AI驱动金融创新”的双向循环,助力区域金融向智能引领转型;城市智能体标杆建设则以多智能体协同技术为支撑,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新范式。

布局重点赛道 激活AI产业生态新动能

重点项目的加速落地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京东南京研发中心签约落地,阿里江苏总部顺利开园,金陵天地成功开业,小米南京科技园升级为超级研发中心且研发人员突破6000人,恒生电子江苏总部等项目稳步推进……大厂“生态圈”持续扩容,目前社区已落地生态企业达105家。

在赛道布局上,AI+交通领域集聚宝马全球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小米智驾团队规模超1200人;AI芯片赛道迎来全数安科技、飞腾信息等优质企业入驻,具身智能实现关键破题,40余个落地项目总投资达8亿元。同时,“大厂+大学+大所”机制成效显著,阿里云大模型联合实验室、人工智能卓越工程师技术中心等平台相继落地,各类创新活动蓬勃开展,政企学研多方联动的创新生态加速成型。

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的召开,恰逢南京人工智能产业蓄势腾飞的关键节点。随着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AI时空・南京人工智能国际社区等核心载体的加速建设,南京正以创新驱动、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夯实产业根基、完善生态布局、释放发展活力,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浪潮中书写南京答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闫春旭 张可

段仁虎 摄

校对 盛媛媛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