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131”“银河42”“梦甜789”“广黑甜276”……11月26日,佛山市农业良种良法(玉米)展示推广活动暨佛山大学智慧农业创新成果展在南海区狮山镇举行,过百种玉米良种良法亮相。鲜食玉米成果转化、食品加工产学研合作等项目在现场完成签约,“佛山大学AI+智慧农业基地”正式揭牌,为佛山市现代农业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发展注入新动力。

良种良法助佛山玉米产业抢占全国市场
佛山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园艺系副教授、佛山大学农业实习基地鲜食玉米团队负责人杨泉女介绍,从“佛甜2号”到“佛甜10号”,再到“金银131”和“银河42”,该团队一直聚焦优质耐热耐寒品种的选育。

“比如我手上的这款‘金银131’不仅色泽鲜亮,果实饱满,吃起来的口感就跟水果一样,鲜甜无渣,不论是生吃,还是蒸、煮都好吃!”杨泉女提到,如今,面对老百姓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的需求,该团队在研发新品种时已经不局限在高产型和耐运输方向,而是更侧重在高品质的追求上。她透露,当主要推荐的新品种大部分都已在华南地区终端市场上市,市场反馈都不错。

截至目前,佛山已成为全国的鲜食甜玉米集散中心,占该领域全国市场份额的35%至45%。当天签约的一系列项目将进一步打通佛山玉米产业从研发到市场的全过程,让全产业链条更加完整。

活动吸引了不少佛山以及外地农户及企业代表到场。来自南海区狮山镇颜峰社区当地的农户黄伯特地赶来一睹这场在“家门口”的农业盛会。一直以来,他都十分关注本农业良种良法的发展,“虽然种地几十年,但也要跟得上时代!”他一边笑着说道,一边将感兴趣的玉米新品种拍摄下来。

政校企合力打造智慧农业特色产业新集群
除了在田间地头考察玉米良种良法,与会嘉宾、农户和企业代表也对现场展示的“佛山大学AI+智慧农业系统”十分关注。

该系统运作演示环节中,智慧监控与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的实时联动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佛山大学AI+智慧农业基地”在当天正式揭牌后,该系统将运用到基地的作物生长情况监测和农田管理中。

佛山大学副校长曾新安介绍,长期以来,该校高度重视农学学科的发展,始终以“科技兴农”为己任,将服务地方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在“千粒穗”水稻育种、小鹅瘟疫苗研发、酸性土壤改良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生动彰显了服务“三农”的使命担当。接下来,该校将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强化新农科建设,为佛山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数据显示,在活动举办地——南海区狮山镇,在市区镇联动下,通过与佛大深化合作,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品牌,带动超20万农户增收,树立了镇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展望未来,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管办主任卢伟杰表示,佛山市将持续搭建合作平台、优化政策环境,支持各方深化联动,共同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助力佛山打造智慧农业特色产业新集群。同时,他也期待佛大继续发挥农学部大平台优势,围绕水稻、玉米、花卉和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在种业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同时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在智能装备、数字农业等领域打造更多示范项目;并与佛山当地共同聚焦预制菜、农旅融合等新业态,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此前,佛山市已成功举办了十八届良种良法展示推广活动,累计引进品种超 8300 个,使良种覆盖率超过 98%,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超 60 亿元,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部部长袁显认为,当天举办的十九届佛山市农业良种良法(玉米)展示推广活动暨智慧农业创新成果展,将为全面推动佛山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粤种强芯工程实施,助力“百千万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文、图、视频|记者 钟泽诗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