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11月26日,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一组数据展现了四川民族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2020年的80%跃升至2024年的96.9%,近32万名幼儿系统学习普通话,15年免费教育惠及158.5万余名学生。

四川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挚表示,省委省政府在编制重大规划、出台重大政策、推进重大项目中充分融入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需求,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实现从“补齐短板”向“优质均衡”跨越。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果丰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系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工作方案,民族地区大中小学全覆盖开设铸牢教育相关课程,构建起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文化浸润与实践互动相结合的育人体系,各族师生“五个认同”理念更加坚定。
学前学好普通话行动成效明显。四川深入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全省民族地区52个县(市、区)共开办幼教点3000余个,招聘辅导员1.45万名,加上其他在园幼儿,共有近32万名幼儿系统学习普通话。当前,民族地区大班离园幼儿普通话合格率已超过92%。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2020年的80%,提升至2024年的96.9%;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20年的95%,提升至2024年的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20年的90%,提升至2024年的98%。有8个县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认定,有2个县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15年免费教育惠及158.5万余名学生、“9+3”计划累计免费培养5万余名中职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培养1500余名硕博士高素质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巩固、提质、补短、适配’的工作思路,重点在四个方面发力。”王挚表示。具体而言,要扛牢立德树人的政治责任,探索建立大中小铸牢教育一体化推进的体制机制,打造100节“名师金课”;持续改善民族地区办学条件,以“一工程、两计划”为抓手,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
同时,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实施三州生源定向招生计划、优秀教师帮培计划、专项提升培训三年计划;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指导三州科学编制本地“十五五”教育发展规划,用好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地图。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