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里,王一博为啥老“不系领子”?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27 08:49
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 网络运营

  “衣服扣子没扣好?”《风起洛阳》中,王一博饰演的“百里弘毅”随性的造型让人过目不忘,他总爱敞开一侧衣领,使其随意垂在胸前,一派少年风流。不少观众好奇,这是为了凸显角色的特立独行,还是唐代真有这样的穿衣风尚?

  《风起洛阳》剧照

  据《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可见唐代胡风盛行,胡服的翻领、窄袖等元素早已融入中原服饰文化。而从出土文物来看,这种影响更为直观:章怀太子李贤墓东壁《客使图》里,来自异域的使者身着翻领长袍,与大唐官员的服饰形成鲜明对比;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彩色釉陶胡服骑马男俑腰间挎着弯刀,长袍衣襟折出绿色翻领;就连初唐时期的敦煌壁画中,手执马鞭的人物也穿着仅过膝的翻领短衣,尽显胡人服饰的利落。可见,翻领穿法在唐代颇为流行,且逐渐影响了中原服饰。

  上海博物馆馆藏彩色釉陶胡服骑马男俑。图源上海博物馆官网

  这种穿法不只是为了好看,还很实用。汉唐时期气候偏暖,解开衣领能散热排汗,若遇风沙或降温,将领子翻折回去扣好,又能保暖护颈。更有意思的是,翻折后胸前形成的“三角区”还能当临时口袋,电影《新神榜:杨戬》里,主角就曾把小物件塞进这个“口袋”,这一细节也暗合了古代服饰的实用逻辑。

  唐代的翻领穿法并非只有一种,单翻领之外,双翻领更受贵族与胡商青睐。与百里弘毅的“单侧敞领”不同,双翻领是将两侧衣领都向外翻开,对称的造型更符合中原传统审美,且外翻的领面常装饰华丽纹样。如电影《长安三万里》里青年李白穿的双翻领袍,领口绣着吉祥的宝相花纹,既保留了西域胡服的利落,又融入了大唐的精致;电视剧《长安的荔枝》中岳云鹏饰演的郑平安,就穿着花哨的双翻领服饰,还原了这种贵族化的穿法。

  电影《长安三万里》剧照

  因此,有学者认为,单翻领因装饰简约,多为平民日常穿着。影视剧中让出身显贵的百里弘毅穿单翻领,或许是为了用“不循规蹈矩”的穿法,呼应他“不拘小节、率性而为”的角色性格。

  多元的翻领穿法背后,正是唐代兼容并蓄的文化底色。当时的长安城里,胡商、留学生、艺人往来频繁,流寓长安的胡人有数千之多,他们带来的胡服文化,与中原传统服饰碰撞融合。诗人张祜笔下“金丝蹙雾红衫薄”,白居易诗中“紫罗衫动柘枝来”,描写的都是胡服在宴乐场合的盛行。而圆领袍既能扣成传统样式,又能翻出胡风领型,恰好体现了唐代人对“实用”与“时尚”的双重追求。

  《风起洛阳》剧照

  如今再看百里弘毅的“不系领子”,就不是简单的“造型设计”了。它既有文物与史料的支撑,是唐代胡风服饰潮流的缩影,又藏着古人的生活智慧,是功能与审美的结合。这种“有依据的随性”,或许正是古装剧还原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让我们得以透过一件衣服,瞥见千年前大唐的开放与鲜活。

  作者:记者 刘越

来源:中国新闻网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