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复”浇灌“花开”(中国道路中国梦·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27 02:17
开说 - 企业数字化部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慢,是发自心底地尊重每一个生命的节奏。重复,不是原地打转,而是用耐心铺就适宜的台阶,让每个孩子都能拾级而上

  “来,跟着老师做,先把鞋带绕成两个小圈,像小兔子的耳朵……”这样的教学,我重复了20多年。

  江苏盐城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打通了学前康复、义务教育、职业高中,是患有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等的特殊儿童青少年的一个成长港湾。从初登讲台时的青涩,到如今人们口中“最懂重复的老师”,这些年来,我深耕专业,主动钻研手语、康复训练、行为干预等技能,力求帮到更多孩子。这座校园,见证我和孩子们共同走过的“修行路”。

  特殊教育的特殊,决定了常规的教学方法行不通,要领便是慢和重复。教数字,要把“1像铅笔、2像鸭子”的儿歌重复上百遍;叠被子,得把动作分解,反复练习到形成肌肉记忆;带他们去超市练习购物,要一次次演示拿商品、问价格、付零钱的流程,直到他们能独立完成一次简单的交易。

  “重复”能开出娇艳的花。第一次自己穿衣、第一次写出名字、第一次主动帮家长做家务……这些普通人眼中的点滴小事,可能都要靠无数次重复才能习得。但对特殊儿童青少年和背后的家庭来说,却常常意味着一大步。这个过程中,慢,是发自心底地尊重每一个生命的节奏。重复,不是原地打转,而是用耐心铺就适宜的台阶,让每个孩子都能拾级而上。

  有人说:“你每天说的话、做的事,像按了循环键。”其实“重复”里也藏着“小心思”。在这里,从运动感官、行为认知到情绪心理,孩子们差别很大,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把教学内容编成拍手歌;面对情绪波动的孩子,在重复中加入卡通元素……这些年,我和同事们琢磨出情景化重复教学法、多感官重复训练等,把枯燥重复变成孩子愿参与的游戏式教学。特殊教育里的创新,不是追求花哨形式,而是把复杂的世界,拆解成孩子们能理解的符号。

  特殊儿童青少年,某种意义上,就是上天为他们关闭了一扇甚至几扇窗。特殊教育的意义,是尽可能为这些“折翼的天使”撬开一道缝,或者开辟一扇窗,让光照得进来;是帮他们找到人生坐标,能感知幸福、创造价值。教穿衣吃饭是守护生命的尊严,教认数购物是赋予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有的孩子视力受损却听觉灵敏,有的孩子语言能力有限却在绘画方面有天赋,精心挖掘、用心培养,他们就可能绽放独特光芒。

  教育改变命运,“一个都不能少”。除了校内常规教学,学校还负责全市的送教上门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因重度残疾、行动不便无法到校的孩子搭建起“流动课堂”。这条校外送教路,我走了10余年,送知识技能,也送政策温暖。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对特殊教育工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再教一遍”的耐心,是“你来不了,我就过去”的坚守。教育的成效,或许无法用成绩分数来衡量,但“花开”的时刻,无疑是最动人的成果。

  (作者为江苏盐城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