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天心月圆——弘一法师书法展作品集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26 23:38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天心月圆——弘一法师书法展作品集

编著者:陈圣泓 主编

ISBN:978-7-5013-8653-6

定价:280.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天心月圆——弘一法师书法展”所展出的弘一法师书法作品为主要内容,并请相关专家撰写研究文章。书中所选作品以时间和风格论,包含了弘一法师具有北碑风格的早期作品,转化风格的中期作品及自成面貌的晚年作品;以形式论,既有常见的书法作品,也有手稿信札;同时,书中还收录了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文献资料,能较为全面展现弘一法师在书法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现了弘一法师的人性光辉及其书法的艺术之美。

作者简介

陈圣泓,著名造园学家、设计师、收藏家。著有《生长中的筑原景观》(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千载一时——时大彬汉方壶拓本题咏册考》(中华书局)等。

内页欣赏





序 言

墨迹疏痕处,生命自澄明

两年前,读赵一新先生《细读弘一书法》,他以“正欹、巧拙、婉肆、文憨”八字,解构弘一书法艺术。这八个字,本是中国书画品鉴的传统术语,在赵先生笔下,却成了一把钥匙,打开了解读弘一书法艺术的另一扇门。

早期的李叔同书法,堪称“能品”典范,魏碑的雄强中隐有二王的飘逸,《张猛龙碑》的刀刻感与黄庭坚《松风阁诗》的流丽,在他腕底不着痕迹地交融。据说康有为曾叹其“才调纵横”,鲁迅得他墨宝亦感慨:“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然而,当这位“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才子于1918年在虎跑寺出家,所有技艺层面的“能”与“巧”都开始消解,这不是退化,而是生命迈向更高境界的抵达。

弘一法师自道:“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其晚年书法,可概括为“简、静、疏、瘦、遒、灵、淡、逸、清”。我曾见他1937年所书《华严经集联》,纸色泛黄,墨色清浅,字字如寒潭映月,每一笔都似被月光洗过,连最细微的飞白也透出禅意。这令人想起《益州名画录》论“逸品”所说:“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弘一的书法,正是“逸品”的现代注脚。他不是不能写精妙的“能品”,而是选择以最朴素之笔墨,承载最丰盈无碍的生命体验。那些看似稚拙的起收笔,实是“放下”后的从容、“无住”后的自在。就连最被称道的“淡”,也非墨色之浅淡,而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澄明。

弘一书法中的“正欹”最令我心折。晚年之字,看似欹侧却暗含正气,貌似随意而法度隐存。这有如《六祖坛经》所言“定慧一体”:“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弘一是将禅修融于笔端的实践者。我曾翻阅他在白马湖时期的手札,1923年致夏丏尊信中写道:“近日书兴稍动,写《心经》数通,觉比前较胜。”字迹仍带北碑棱角,却已无早年锋锐。至1932年厦门南普陀所写《药师经》,“巧”已彻底化为“拙”,横画如老僧合掌,竖画似古松立骨,连最见性情之捺笔也收得极短,恰似“应无所住”的修行状态。这种“正”与“欹”的相成,实是佛法“中观”之体现。

弘一法师认为“艺术之道,不可求全”,书法亦然。他放下对“能品”的执着,却在“逸品”中抵达“无态而备万态”之境。正如他在《谈写字的方法》中所言:“无论写字、刻印,皆足以表示作者之性格。”当“李叔同”的个性渐渐隐去,“弘一”的佛性便澄明于笔墨之间,所余唯有如实地呈现生命之本真。

观看弘一墨迹,我深深地觉得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生命的投射。他的一生,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天真”,正如其书从“能品”升华至“逸品”,这不是风格的转变,而是灵魂的涅槃。初见他1942年绝笔“悲欣交集”时,我情动于中,潸然泪下,继而内心化入一片静穆。四字写尽人间百味,却又好似空无一字。我忽然明白,丰子恺所说弘一书法“以无态而备万态”,正是弘一以生命践行的艺术哲学。当技巧不再是束缚,当“我执”彻底消融,笔墨便成为照见生命真相的镜子。

撰写这篇序时,我正在读1935年弘一于泉州草庵所书《佛说阿弥陀经》。纸页边缘有茶渍微痕,“阿弥陀佛”四字墨色浅晕,犹如晨钟暮鼓间的雾霭。这令我想起赵一新先生所说:“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让技法消失,让生命显现。”原来弘一的每一笔,都是在写一部“心的经”。我们透过那淡墨疏痕,触摸到了一个真实而热烈的灵魂。他曾是风流才子,却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他精通六艺,却以一支笔写尽“放下”的智慧。或许,这就是弘一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真正的美,不在“态”中,而在“无态”之内;真正的修行,不在“求”索,而在“舍”得。在他的墨痕里,我们或许终将看见自己。

出于对弘一法师的敬仰,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收集与关注他的墨迹及相关文献。去年九月,我们在广州叠园举办“常随佛学—弘一法师书法作品暨佛教文化专题展”,颇获同道嘉许。今年4月,与诸友探访浙江国清寺归来,经上海童衍方老师引荐,顺道相约宁波玉城窑文化研究院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生夫妇。席间畅谈,方知弘一法师与宁波原有殊胜法缘,曾十数次至宁波戒律修学、访友研艺。1924年6月,他自甬江畔乘轮赴普陀山拜谒印光大师,亦曾于七塔寺、白衣禅寺、天宁寺、观宗寺、延庆寺等处弘法。1930年6月驻锡白衣禅寺时,更与虚云长老相会……

张生先生出于对弘一法师的深挚情怀,发起在宁波举办“天心月圆—弘一法师书法展研讨会”之倡议,并获宁波天一阁博物院热忱支持,确定10月13日于昼锦堂举行,这也是弘一法师与宁波的又一次善缘。此次展览承蒙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鼎力支持,确保本书如期出版。此外,我也要衷心感谢王维、陆丰川、丁小明、侯语嫣、罗月红、姚莲、晏嘉露等诸位老友的无私相助,感谢刘墨、刘光、管继平等学者于百忙中赐稿撰文,为本书增色添彩。虽得各方助力,筹备过程中恐仍有疏失,恳请读者涵谅并不吝指正。

谨以此文,敬礼弘一法师,致敬所有在笔墨与佛法中探寻生命真相的同道人。

陈圣泓

2025年9月9日 于香雪斋

目 录

墨迹疏痕处,生命自澄明

陈圣泓/ 5

作品图版

书法《金刚经》句/ 2

书法四言联/ 4

书法“南无阿弥陀佛”/ 6

书法“南无阿弥陀佛”/ 8

书法《金刚经》偈颂/ 10

书法蕅益大师警训/ 12

书法“南无阿弥陀佛”/ 14

书法《佛说阿弥陀经》册/ 16

书法佛教偈言册/ 48

书法“觉园”/ 50

书法“佛学常随”/ 52

书法《华严经》句/ 54

书法七言联/ 56

书法五言联/ 58

书法五言联/ 60

书法五言联/ 62

书法五言联/ 64

书法五言联/ 66

书法“南无阿弥陀佛”/ 68

书法“南无阿弥陀佛”/ 70

书法“南无阿弥陀佛”/ 72

书法“忘己济群生”/ 74

书法七言诗句/ 76

手稿文献

致沈彬翰信札/ 80

致佛学书局信札/ 82

致沈彬翰信札/ 84

致佛学书局信札/ 86

致佛学书局信札/ 88

致佛学书局信札/ 90

致沈彬翰信札/ 92

致李圆净信札/ 94

致刘质平明信片/ 96

收据册/ 98

题童濂《蝶恋花》/ 100

心性与笔性,佛法与书法

—弘一法师札记

刘墨/ 102

天心一圆月,人书俱可传

—再读弘一法师书法

刘光/ 112

一轮圆月耀天心

管继平/ 120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综合编辑室

供稿 | 潘云侠 编辑 | 邓旭欣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