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嵩县车村镇两河口村,空气中弥漫着黄精特有的药香。
“四年等待,值了!”村民陈建文踩着露水来到黄精田,感慨道,“当初村里动员种黄精,我还犹豫。每斤能卖8元,我现在种这10亩,预计净增收25万元。现在看来,这笔账没算错!”
黄精以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备受推崇,但其长达三至四年的生长周期令不少种植者望而却步。如今,在两河口村的田间、林间,黄精种植面积达1050亩,成为村民增收的“黄金产业”。
两河口村与黄精的缘分,始于2017年。一家外地的黄精育苗企业考察发现,该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沙质土壤特别适合黄精生长。然而,从“适合种植”到“规模推广”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企业承诺保底收购,但漫长的回报周期让村民担忧:“黄精要等三四年才有收益,卖不上价怎么办?”
为此,村“两委”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教村民施肥、管护;与企业深度合作,通过技术创新将育苗周期从3年缩短至1年半,既提升效率又降低购苗成本。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让村民看到了希望,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接下来的几年,两河口村黄精种植面积从最初的50余亩扩至1050亩。
产业要发展,关键在销路。看到黄精产业发展势头不错,一家企业决定在村里设立加工厂。“我们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已开发出黄精茶、黄精挂面、黄精桃酥等系列产品,让客户多渠道享受黄精的养生功效。”该企业负责人介绍。
销售渠道也延伸到线上。返乡大学生夏安莹正对着镜头展示刚加工制作好的黄精:“家人们看,这就是刚出锅的黄精,油润透亮,软糯香甜!古法九蒸九晒,真正的匠心好物……”屏幕上,订单数量不断刷新。如今,两河口村已构建起从源头育种、规模化种植到产品深加工、线上直播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通过种植、务工等方式,该村超过40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逐步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
黄精种植还在周边村子逐步推广,目前“车村黄精”品牌日益响亮。“今年我们让中原药谷·车村黄精农事服务中心落户两河口村,就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推广黄精,把黄精产业打造成惠民产业,以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车村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展望未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卫琳洁充满信心:“我们计划建设黄精种质资源圃,还要开发观光体验项目,让更多人了解黄精文化,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黄精这味“厚积薄发”的中药材的种植,恰如两河口村的发展之路,在耕耘与等待中,终将迎来收获。(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吕百营 通讯员 万崇良 邓萌萌 文/图)
【来源:洛阳文明网_县区频道】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