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铜果贷”圆了返乡创客致富梦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25 16:19
注册公司服务中心 - 财务

本文转自:铜川日报

农行“铜果贷”圆了返乡创客致富梦

本报记者 田易轩 通讯员 张晓波

  图为在耀州区王家砭村的温室大棚里,返乡农民张改玲与农行客户经理一同查看火龙果长势。

  在耀州区王家砭村,返乡农民张改玲将火龙果成功引种到西北黄土地,这个曾因技术缺乏、资金不足及村民质疑而陷入困境的“南果北种”项目,在农行耀州支行“铜果贷”的精准滴灌下,结出了红彤彤的“致富果”,彰显出金融活水滋养乡村产业的强劲动能。

  张改玲是王家砭村有名的“敢想敢干”的能人。一次南方务工的经历,让她与火龙果结缘。“当时在南方看到大片的火龙果基地,一下子就心动了。”张改玲回忆道,“我们北方市场上的火龙果大多来自南方,不仅价格高,新鲜度也差。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把这南方佳果引到我们西北的黄土地上种植。”

  有了这个大胆的想法,张改玲毅然选择返乡创业,立志通过“南果北种”闯出一条特色农业的新路子,为乡亲们探索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创业之路,道阻且长。张改玲的“火龙果梦”面临着严峻考验。

  技术关首当其冲。火龙果是热带水果,对温度、湿度、光照要求极高,在北方种植技术门槛高,缺乏成熟经验可循,初期试种屡受挫折。

  资金关更是让张改玲一筹莫展。“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购买种苗、安装温控和滴灌设备,哪一样都需要钱。”张改玲无奈地说,“我把多年的积蓄都投进去了,可后续的运营资金还是没着落。”

  在项目初期,许多村民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南果北种”是天方夜谭,因此,她难以获得广泛支持与合作。

  就在张改玲为资金问题愁眉不展之际,农行耀州支行在开展“整村授信”推进走访中了解到了她的困境。客户经理主动上门,深入大棚实地考察,经过综合评估,认为该项目具有创新性和发展潜力,迅速为其制定了专属支持方案。

  “当时我们了解到张改玲的情况后,立即进行了实地调研。”农行耀州支行客户经理王磊表示,“我们发现她的项目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市场前景广阔,而且她本人信用记录良好,创业意愿也很强。”

  随后,农行推出的“铜果贷”特色产品,向张改玲发放了20万元信用贷款,无需抵押、手续简便、利率优惠,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拿到这笔贷款的时候,我很激动,好几天没睡好觉。”张改玲兴奋地说,“这笔钱让我的创业梦有了继续下去的希望。”

  此外,农行还帮助张改玲对接农业技术专家,提供种植技术咨询;为其开立对公账户,安装聚合收款码,提供便捷的线上结算服务。同时建立定期回访机制,关注火龙果生长周期和资金需求变化,为后续扩大再生产提供金融保障。

  在农行“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下,张改玲的火龙果种植事业迎来了转机与腾飞。

  很快,张改玲成功掌握了在北方温室环境下种植火龙果的关键技术,实现了稳定产果。

  随着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个试验棚,扩大到5个标准化生产大棚,年产量达到近2万斤。

  “现在我们的火龙果不仅产量高,品质也很好。”张改玲自豪地说,“通过采摘观光、线上线下结合销售,年销售收入已经突破60万元,净利润比种传统农作物高出好几倍。”

  项目的成功吸引了周边村民的关注,张改玲主动向有意向的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带动本村及邻村5户农户开始尝试种植,还创造了10余个季节性就业岗位。

  “以前在外打工,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还照顾不了家里。”村民李先生笑着说,“现在在张改玲的基地打工,不仅能挣到钱,还能学到种植技术,真是太感谢她了。”小小的火龙果成了王家砭村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农行耀州支行通过支持张改玲的“南果北种”项目,成功打造了一个金融支持返乡创业、培育特色产业的标杆案例。截至目前,该行通过“铜果贷”等产品,已累计支持辖区内特色种植养殖户超过50户,投放贷款金额超800万元。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金融活水,助力更多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农行耀州支行负责人表示。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