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黄河源】让掐丝技艺“活”在当下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25 15:31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李加才让介绍制作的工艺品。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张尕措指尖的金丝流淌,铜丝在画板上渐次立起,勾勒出雪豹矫健的轮廓——它弓背绷肌,似要跃出方寸间,闯入苍茫昆仑山脉。

这是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马克唐镇的寻常下午,青海宝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工作室里,张尕措和她的工友,正以千年掐丝技艺,让高原精灵在画板上获得永恒生命。

公司创始人李加才让正细查打包展品箱,箱内雪豹、藏羚羊、牦牛等金丝彩砂作品,次日将随他赴山东青岛,在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展现青海非遗魅力。

望着张尕措手中成型的作品,李加才让的思绪飘回十年前:彼时他在坎布拉景区工作,每日面对壮美丹霞,却始终眷恋传统文化。2014年,他辞去稳定工作,回到德乾村,拜村里的洛藏尼玛老人为师,从零起步学习藏式金丝制作技艺。

“阳光下的金丝、祝福的图案,总能让我平静。”李加才让抚摸着未完成的作品,眼神温柔。两年苦学让他掌握基础技艺,但他深知艺无止境,又拜省级工艺美术师文成姐为师,系统钻研掐丝唐卡制作。那些日子,他常工作至深夜,手指被铜丝磨破数层,却从未动摇。

在李加才让心中,传承不只接续技艺,更要让技艺滋养当代生活。他开启“上门送教”,将课堂搬进各乡各村,妇女们聚在村活动室学手艺。对她们而言,这不仅是学技能,更能获得体面收入。

张尕措便是受益者,如今成为公司固定员工,月收入3000元。“曾以为老手艺养不活人,现在才知找对路子,老手艺也能焕新彩。”她说着调整画板铜丝,雪豹双眼已具神采,目光凌厉深邃,似凝视远方雪山。



掐丝工艺品展示。

传承并非坦途。传统掐丝唐卡流程繁杂,设计、掐丝、点蓝到后期处理全靠手工,费工费时且成本高,过去多面向高端收藏市场。李加才让清楚,要让技艺“活”起来,必须拓宽市场。

2025年,公司新建机械生产车间,尝试在保留核心手工技艺的同时,以机械化降低部分环节成本、扩大规模。“我们不是取代手工,而是让传统技艺以更多形式走进普通人生活。”李加才让解释。

可销路难题仍如高原乌云,笼罩着众人。2024年,公司全年订单仅16万元,仅能勉强运营。为拓市场,李加才让踏上外出考察路,云南香格里拉、成都春熙路留下他的足迹;省内塔尔寺、青海湖等地虽设作品展示柜台,影响力却有限。

“最难时我也想过放弃。”李加才让坦言,“但看到张尕措她们期待的眼神,想到手艺若在我们这代失传太可惜,便咬牙坚持。”

就在李加才让为销路发愁时,党和政府伸出援手。尖扎县委宣传部将他的作品推荐至各类展销会,帮助他对接潜在客户,此次青岛参展机会便是当地政府帮忙争取的。“政府不仅给平台,还帮我们对接资源。”他指着展品箱,语气满是感激。州县级相关工作人员多次来公司调研,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联系专家指导产品创新,这些扶持如及时雨,让非遗幼苗在高原沃土上扎得更深。

李加才让最爱看张尕措制作雪豹:“你看她做雪豹眼睛时的专注,像在赋予它灵魂,这就是手工技艺不可替代的价值。”她们的作品里,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工艺承自祖辈,题材却是具有时代气息的高原生灵,这种创新让古老掐丝唐卡技艺焕发新生。

次日,李加才让将带着这些高原精灵前往青岛。他明白前路仍长,销路困境不会一夜解决,但每一次参展都是播撒种子的机会。“不可能一步登天,一步一步来。”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人生信条。他坚信,只要坚持走下去,承载青海故事的金丝作品终会走向更远的地方。

在亘古高原,这些以指尖守护文化根脉的人,正如雪豹坚守家园般坚守着祖先传下的技艺。他们脚下的路还很长,但每一步都踏实坚定——因为他们知道,有政府扶持,有自身努力,金色丝线终将织就非遗传承的崭新图景。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