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哪吒之魔童闹海》没出现在奥斯卡入围名单里,不少观众都纳闷:这么火的片子,怎么没冲奖呢?直到出品方华人文化出来说话,大家才明白 —— 压根不是没选上,是人家从一开始就没报名!更让人意外的是,奥斯卡评委还主动邀了好几次,结果都被饺子导演婉拒了。这事儿听着挺 “任性”,其实藏着中国动画的硬气。
先说说《哪吒 2》在海外的人气,那可不是吹的。北美首映礼当天,电影院坐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都站了人;纽约、悉尼的影院更夸张,票务系统直接被抢票的观众挤崩了,有些场次的票提前一周就卖光了。票房数据更亮眼,北美票房破了近 20 年华语片的纪录,还把新西兰影史华语电影票房冠军的位置给占了。
不光票房好,观众口碑也爆了。IMDb 评分 8.3,烂番茄爆米花指数高达 99%,比同期好莱坞动画还能打。外国观众看完都忍不住夸,有人说 “这视觉效果太绝了,像一场东方奇幻盛宴”,还有人直接说 “看完哪吒再看迪士尼的英雄片,感觉像喝白开水,没劲儿”。连好莱坞的制片人都点头:“中国电影现在真会讲故事,还能让全世界都看懂。” 你看,观众用真金白银和口碑投票,比一座奥斯卡奖杯更能说明问题。
饺子导演为啥要婉拒奥斯卡?不是不把奖项当回事,而是他更在乎作品本身。《哪吒 2》不是随便拍的,根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 故事源自《封神演义》,还把三星堆青铜器的纹样、侗族大歌的调子揉进电影里,硬是造出了一个满是东方味儿的神话世界。影片里 “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劲儿,不只是哪吒的性格,更是饺子导演的想法:拍电影就得按自己的初心来,不能为了迎合奖项的标准,改得没了本味儿。
奥斯卡有自己的评选规矩,要是为了冲奖,说不定得改剧情、调风格,把原本的中国味儿磨淡了。饺子导演不想这么干,所以干脆婉拒 —— 宁愿让作品保持最纯粹的样子,也不凑奖项的热闹。这样一来,海外观众看到的才是真正的中国动画,不是被西方审美 “改造” 过的版本。
这事儿往深了说,是中国电影变了心态。以前有些华语片为了拿国际奖,总想着往西方的喜好上靠,硬塞人家熟悉的情节,结果把自己的文化根丢了,最后两头不讨好。《哪吒 2》偏不这么干,就讲中国神话,就用中国美学,反而让全世界的观众都共情了:俄罗斯观众为哪吒和父母的亲情哭了,美国影迷被 “不认命” 的劲儿打动了,澳大利亚观众盯着神话战场的特效挪不开眼。这说明啥?好故事不用刻意讨好谁,扎根本土照样能走出去。
而且《哪吒 2》的海外发行也很不一样,没靠外国发行商,全是华人影业自己操盘。虽然北美院线给的排片不多,但靠着观众口口相传,票房还是逆袭了。以前华语片出海,常得 “贱卖” 版权,现在靠作品本身说话,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这才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该有的样子。
奥斯卡的邀请确实是份认可,但《哪吒 2》用票房、口碑证明了:真正的成功,不是拿个奖给别人看,而是让全世界都喜欢上中国故事,让中国动画不用靠着奖项撑底气。饺子导演婉拒的那一刻,不光是一个导演在守着自己的初心,更像是中国动画终于站直了腰杆,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 —— 我们的故事,照样精彩。
(文/人间观察员)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