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组委会11月22日发布公告:经查阅草书打分原始资料,发现多名评委留下了改分痕迹,改分后为该件作品大幅度提高了分数,这也印证了个别评委做手脚的事实。鉴于此,经大奖赛组委会研究,决定取消草书特等奖拟获奖资格。对于相关评委的恶劣行径,中国书法大厦将拒绝邀请其参加今后的任何评审活动。
50万元,对于任何一位书法家而言,都是一笔极具诱惑力的荣誉与物质双重肯定。它不仅是对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可能改变创作者的人生轨迹。正因如此,奖项的评选必须经得起推敲,容不得半点“水分”。然而,个别评委却在评审环节中徇私舞弊,以不正当手段干预评分,将艺术竞赛异化为“人情游戏”或“权力操作”。这种行为,不仅践踏了公平竞争的底线,更严重玷污了书法艺术的纯粹性。
特等奖最终被取消,是组委会在调查核实后的果断抉择,是对“公平正义”底线的坚守。这一决定传递出明确信号:无论奖项多么诱人,无论获奖者背景如何,一旦触及公正红线,就必须付出代价。取消的不只是一个奖项,更是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捍卫的不只是规则,更是公众对艺术评价体系的信任。
然而,取消奖项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后续的问责。那些“做手脚”的评委是否受到应有惩处?评审机制是否存在系统性漏洞?监督程序是否形同虚设?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解答,那么即便取消十个特等奖,也无法根除病灶。公众需要的不是“事后补救”,而是“事前预防”与“全程监督”。
高额奖金固然能提升赛事影响力,但若缺乏透明、公正、可追溯的评审机制,再高的奖金也只会沦为“诱惑的陷阱”。赛事主办方必须重新审视评委遴选机制、评分标准、监督流程,引入第三方监督、匿名评审、全程录像、结果公示等制度,确保每一分都经得起检验。
艺术的价值,从不在于奖金的数字,而在于创作的真诚与评价的公正。50万元可以被取消,但艺术的尊严不容打折。唯有让公平成为赛事的底色,让才华在阳光下绽放,才能真正激励创作者潜心打磨技艺,而不是投机取巧。
作者:汪昌莲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