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剩菜盲盒”悄然兴起,你会买单吗?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25 11:12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宣传部

11月22日晚上八点半,位于两江新区冉家坝的重庆渝融豪生酒店的自助餐厅依然灯火通明。热菜、烤肉、甜品、寿司、海鲜……十余位年轻顾客排着队,专注而熟练地将自己喜欢的食物仔细装入餐盒中。

这些顾客并非寻常的晚餐食客,而是专为“打包惊喜”而来的“惜食一族”。他们参与的,是一种名为“剩菜盲盒”的新兴消费模式。

自该酒店推出“剩菜盲盒”以来,每逢周末,这样的场景都会如期上演。事实上,不仅在酒店,这种将当日未售出但品质完好的余量食物以盲盒形式低价销售的方式,正在重庆悄然走红,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青睐的新消费风尚。

新模式:餐厅余量变身“超值盲盒”

晚上八点过,重庆渝融豪生酒店自助餐厅的餐台上仍摆放着不少精心烹制的菜肴。这些食物并未因临近营业结束而被丢弃,而是迎来了“第二次生命”。

“我们所说的‘剩菜’,不是指客人吃剩的菜品,而是指晚餐时段由厨师现场制作、因自助餐形式未能全部取用完的完整菜品,它们仍在最佳食用期内,品质与正餐完全一致。”重庆渝融豪生酒店总经理苏发亮在接受采访时强调。

▲重庆渝融豪生酒店推出的“剩菜盲盒”受到年轻人青睐。记者 周盈 摄

这一被称为“美食盲盒”的项目,自诞生起就带有鲜明的社会责任与创新意识。苏发亮表示,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既看重高性价比与新潮体验,也认同环保理念。酒店因此将二者结合,今年8月推出“剩菜盲盒”,既减少浪费,也为餐饮运营探索新增长点。

项目上线后,迅速在本地年轻群体中引发热烈反响。每晚八点后,餐厅进入“堂食模式”,客人可以半价享用餐台余量菜品,并享受完整环境与服务。每周五到周日八点半则开启“打包模式”:支付38元,即可使用特制五格餐盒,在指定区域自由搭配并装满带走。

家住两江新区的“95后”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成为多家餐厅“剩菜盲盒”的常客。“对我们这些都市上班族来说,晚上下班顺便取个盲盒,既解决了早餐,又节省了开支,还参与了环保,一举多得。”

“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尤其是大学生和年轻白领,几乎每晚的余量菜品都被‘认领’一空。”苏发亮笑道。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晒出自己用38元“淘”到的丰盛晚餐:烤牛排、三文鱼、提拉米苏、精致小菜……配文中常见“惊喜感”“高性价比”“支持环保”等关键词。有客人表示:“这不只是省钱,更是一种有态度的消费。”

更重要的是,该举措在减少食物浪费上成效显著。据统计,自助餐厅每日的厨余垃圾量在项目推行后下降了30%至40%。苏发亮透露,酒店希望在未来一年内,通过该项目与内部精细化管理,将自助餐厅的整体食物浪费率降低50%以上。

新平台:让“余量”精准对接“需求”

“剩菜盲盒”不仅在高档自助餐厅流行,更通过专业平台进入了普通面包店、轻食店等。

以国内较早推广该模式的“惜食魔法袋”为例,运营四年来,已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合作商家超过2万家。记者日前打开该小程序,定位至重庆,立即显示周边多家合作商户的“魔法袋”信息,包括品类、价格、库存与取货时间。其中,烘焙类盲盒最受欢迎,商家通常在早晚分批次投放,消费者需“拼手速”抢购。

▲惜食魔法袋平台上的面包商家。截图

下午四点,在沙坪坝区的“麦谷手作”面包店,记者遇到前来取盲盒的年轻顾客小蔡。她刚花11.9元购买了一份魔法袋,“刚好约了朋友在附近吃晚饭,顺路来取”。她表示,不久前曾买过这家店的面包盲盒,体验不错。注册“惜食魔法袋”不到两个月,这已是她第三次购买。

“面包盲盒不仅划算,也很环保。”29岁的小潘使用该平台已超过两年。“我听说有些现烤店卖不掉的面包会被丢弃,非常浪费。其实临期对我影响不大,晚上买的基本当晚或第二天早上就能吃完。”

值得注意的是,与外卖平台不同,这类临期食品平台的商家多集中于商圈和写字楼区域,用户选择相对有限。

“惜食魔法袋”重庆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于2023年5月在重庆开通,目前上线商家已超百家,包括沁园、荷家、格意、面包路、蒲公英等行业头部品牌。他提到,据前期调查,全球每年约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损耗和浪费,这不仅造成资源损失,也带来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与环境污染。平台希望通过技术创新与智能管理,减少食物浪费频次与数量,提升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在“惜食魔法袋”的合作商户页面,“麦谷手作”显示已累计为地球减少2吨碳排放。据平台数据,四年来已节约余量食物超1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万多吨。

除“惜食魔法袋”外,市场上还有“袋走PACKAGE”“兜着走DZZ”“米粒盒子”等剩菜盲盒小程序。这些第三方平台整合可提供余量食物的餐饮店,连接消费者与门店,用户线上预约、线下自提,平台从中获取流量与佣金。这一模式正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群体中逐渐流行。

新规范:前景可观但需“严守底线”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市场端临期食品经营现状报告》,若按每年零食行业1%的库存沉淀保守估算,2016年至2020年间,我国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7.8%,预计到2026年将增至约471亿元。

临期食品已成为不少商家的重点品类。目前,各大超市普遍设有醒目的临期食品专区。

“‘剩菜盲盒’为短保食品处理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重庆市餐饮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食品盲盒是破解食品浪费的有效方案,对商家而言,盲盒的流行打开了一种商业新思路——第三方平台整合商家,直接打通了商家、平台、顾客“三赢”的链路。此外,盲盒销售还有助于降低损耗率,减少过期食品处理成本,并开辟新的利润来源。

然而,“剩菜”可盲盒,食品安全却不能有盲区。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已明确要求,经营者应充分履行注意义务,避免以盲盒形式销售食品等可能引发的安全与浪费风险。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消费者若对食品制作时间、保存条件等不了解,可能因储存或加工不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此外,商家在包装过程中若混放食物或使用不规范包装材料,也可能造成食品污染。

对此,该负责人提醒,商家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等法规,不得经营过期、变质食品,确保标签真实合法,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消费者则应理性购买,注意查看保质期与标签完整性,并保留购物凭证,以便在权益受损时依法维权。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