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西岸非遗行——非遗焕新·青春同行”暨“西岸非遗体验馆文化传承创新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西岸非遗体验馆举行。本次活动由天津市河西区委组织部、河西区文化和旅游局、共青团河西区委员会、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联合主办,河西区文化馆承办。
活动在揭牌仪式中拉开帷幕。河西区委组织部、河西区文化和旅游局、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领导共同为“文化传承创新实践基地”揭牌。该基地将依托西岸非遗体验馆,构建一个融实践教学、活态传承与创新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非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植沃土,让大学生在动手创作中亲近非遗,在志愿服务中传播非遗。
活动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向聘任”成为亮点。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聘请马氏相声传承人马六甲、肖氏剪布技艺传承人孙肖炜担任“课外非遗传承辅导员”,将匠人匠心引入校园教育体系。随后,两位传承人向学院捐赠了精心创作的非遗作品。与此同时,河西区文化和旅游局为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津门故里话非遗”实践团颁发荣誉证书,授予其成员“西岸非遗青春推荐官”称号,激励青年学子用青春的创意与视角,为非遗传播注入新声,自觉担当文化传播使者。
揭牌仪式后,以“聚西岸 赏非遗 品津派 燃青春——用非遗方式打开津派文化”为主题的“演艺文化”专场活动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市级非遗项目马氏相声代表性传承人马六甲以《百年传薪火 一脉承匠心》为题,讲述了马氏相声的艺术历程与守正创新的思考;市级非遗项目肖氏剪布技艺传承人孙肖炜则指导学生将曲艺的神韵转化为剪布的艺术造型,实现“曲艺为魂、剪布为形”的跨界融合。
“这样的跨界让我真切体会到‘双向赋能’的深意,”孙肖炜欣喜地表示,“学生们将相声演员的生动表情融入剪布图案,为我们传统手艺开辟了全新的创作视野。期待这个平台持续发展,让青春的创造力为古老技艺注入不竭的活力。”
传承人马六甲对青年一代同样寄予厚望:“演艺文化是天津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年轻观众已成为相声艺术的主力军。大学生具备文化底蕴,他们的创作既能丰富校园文化,未来更可能为传统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在他看来,非遗的跨界融合大有可为,“口头表演的演艺文化与剪布、面塑等手工技艺的碰撞,将会激荡出意想不到的艺术火花。”
青年学子对非遗传承表现出极大热情。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学生代表崔语格分享道:“文化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今年暑期,我们走进河西区非遗文化馆,参与津派非遗跨界研学营,体验马氏相声与肖氏剪布技艺的融合,创作出让说学逗唱跃然‘布’上的特色作品。这种‘曲艺为魂,剪布为形’的跨界实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非遗创新的青春活力。”
为夯实长效合作机制,河西区文化馆与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现场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围绕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活动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构建非遗传承的成长生态。
来源:天津市河西区文化馆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