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金色之声”回荡,“心理芭蕾”绽放,乐迷舞迷尽享艺术“超级周末”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24 10:09
商标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当夜幕笼罩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穹顶下人头攒动,乐迷攥着票根轻声交谈,等待着“金色之声”的如约而至。作为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昨晚,指挥大师克里斯蒂安·蒂勒曼执棒维也纳爱乐为上海这座爱乐之城开启两晚纯正德奥经典盛宴。20年来,这是“金色之声”第九次在上海响起,也是乐团2024年与东艺续签战略合作后的首次“赴约”。

演出谢幕,掌声不息。蒂勒曼返场率乐团加演《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首脍炙人口的圆舞曲虽是维也纳爱乐拿手曲目,但和上海结缘20年来,这是乐团首度在沪奏响这一经典。


蒂勒曼(茅新麟 摄)

维也纳更偏“德”

“大部分观众对维也纳爱乐的新年音乐会和施特劳斯作品更为熟悉,听他们演绎德奥经典则较少。”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中场休息时特别提到,此次演出的作品更偏向“德”而非“奥”——舒曼并未在维也纳长期生活,其《第三交响曲“莱茵”》的首演更是在杜塞尔多夫完成,“蒂勒曼对这部作品的解读或许更具权威性,而维也纳爱乐呈现的音色也延续了德奥黄金时代的严谨风格”。自2002年在欧洲留学起,王勇已现场聆听维也纳爱乐五六十场演出。在他看来,乐团的基础水准与风格始终保持稳定,但随着演奏员更新,细节中仍能听出变化。

从2004年首次访沪时一票难求的盛况,到2016年东艺成为其中国首个战略合作伙伴,再到2024年续约后延伸至艺术教育、学术交流的深度合作,维也纳爱乐与上海的缘分,不但留在了东艺的舞台上,也刻在了每一位乐迷的记忆里。


二刷芭蕾是常态

昨晚的东艺可谓“马力全开”。音乐厅回荡“金色之声”,而歌剧厅里则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第六度登上这方熟悉的舞台,展现现代芭蕾的张力。11月20日至23日,舞团兑现2024年达成的五年战略合作之约,带来两部力作——《安娜·卡列尼娜》延续心理芭蕾的生命力,而《卡拉马佐夫兄弟》则以舞蹈诠释文学的精神深度。

艾夫曼与东艺的缘分始于2015年《安娜·卡列尼娜》首演,此后舞团多次带来《罗丹》《叶甫盖尼·奥涅金》等作品,每次都掀起观演热潮。舞迷杨女士特地从北京坐高铁赶来二刷《卡拉马佐夫兄弟》。她表示:“我这次来上海就是二刷这部剧,艾夫曼卓越的编舞才华让我折服。”


无独有偶,舞迷徐悦霁也是连续两晚追看了《安娜·卡列尼娜》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两部剧也都是“二刷”。她说:“艾夫曼就是有这种魔力,让你看一次就欲罢不能。无论是编舞、音乐还是解读文学作品的角度,舞团的每部作品都能带给我惊喜和震撼。”

【记者书记】艺术,触手可及

昨日的艺术盛宴可不止两场重磅演出。为让观众提前“热身”,一系列延伸活动从下午就陆续开启。在剧场大厅“同心圆”,艾夫曼舞团主要演员、俄罗斯功勋艺术家柳波夫·安德烈耶娃为百位舞迷和爱好者带来公开芭蕾课——示范前一晚《安娜·卡列尼娜》中经典的火车舞。


“咔哧咔哧”,随着音乐里火车在轨道上的行驶声逐渐加快,柳波夫的脚步也跟着提速,她身后,学员渐渐乱了方寸。业余学舞也有一年多的火火说:“艾夫曼的舞步看似容易,掌握起来却不易。”观众瑟琳娜特地换了芭蕾鞋来上课。她说:“这段舞蹈是《安娜》中我最喜欢的桥段,正是这列眼看要脱轨的火车,为安娜的悲情人生落下帷幕。”

维也纳爱乐演出前的公开彩排也吸引了不少乐迷。舞台上,乐手反复打磨乐句的细节,蒂勒曼时而俯身与首席小提琴手低声交流,时而抬手示范节奏,让原本遥不可及的“音乐诞生过程”就呈现在观众眼前。乐迷周旭尽管买了当晚演出票,还是觉得彩排的精彩不容错过:“你能看到指挥和乐团的磨合,每个人不同的个性也会在交流中展现。”


此外,中国音协副主席杨燕迪的导赏专场也座无虚席,有年轻观众一边听一边做笔记,希望能将收获的艺术知识现学现用,与现场体验紧密相连。

当芭蕾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足尖艺术而是“可体验”的公开课;当指挥大师和顶尖名团的幕后彩排变得“触手可及”,剧场不再只是观看演出的场所,而是人们亲近艺术、感知艺术的场域。看芭蕾20年却是第一次跟着明星演员跳舞的徐女士说:“感谢东艺、感谢上海,搭建了一座桥梁,让我们能看到艺术背后的坚持和艰辛,看到顶级的乐团、舞团、艺术家都是怎样炼成的。”

原标题:《艺术节|“金色之声”回荡,“心理芭蕾”绽放,乐迷舞迷尽享艺术“超级周末”》

栏目编辑:黄永顺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朱渊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