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创作如何突破算法困局?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24 05:08
开说 - 企业数字化部

日前,中国作家协会召开“两个计划”工作推进暨长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围绕创作、编辑、出版、评论、传播、译介等全链条,梳理探讨当下长篇小说创作的成就与不足、路径与方向,为新时代长篇小说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指出,新时代长篇小说创作涌现大批优秀作品,成绩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与当下生活关联度降低、创新活力不足、社会影响力弱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难题,中国作协实施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三年多来已凝聚文学界、出版界、文化界力量,为作品出版、宣传、转化、译介提供有力支撑。他强调,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将“两个计划”作为“杠杆”,把计划实施与长篇小说高质量创作紧密结合,既挖掘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文学精品,也关注突破传统范式的创新之作,让其成为孕育佳作的孵化器,推动新时代文学整体跃升。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介绍,该社已有23部作品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支持项目(占总量四分之一),包括《欢迎来到人间》《燕食记》《家山》等,另有两部长篇入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获资金扶持后取得良好社会与市场反响。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伟长坦言,算法的头部效应导致不少潜心创作的作品传播力与价值不匹配,营销效果持续消解,“顶流”“热流”之外的“潜流”作品亟待关注,如何与算法共舞是编辑面临的难题。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则表示,当代长篇小说节奏偏缓,且读者知识储备提升使其丧失“陌生世界介绍”功能,部分作品文字粗劣、艺术性欠缺,导致与读者渐行渐远。

面对挑战,臧永清提出坚持精品战略,长篇小说出版需重质量轻数量,不苛求每部盈利;同时整体布局,追踪研判创作趋势,锁定重点作家,跟进作品并了解其写作规划,尤其要不拘一格培育文学新人,从单篇刊发、中短篇结集到长篇规划全流程助力青年作家成长。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建议,创作者应将长篇写作视为终身志业,不求虚声浮利,以笔墨不负历史;评论需与创作良性互动,既让佳作脱颖而出,也为瑕疵作品提改进方向。他还指出,不应以“篇幅论分量”,当下长篇动辄三十万字的现状,既脱离快节奏生活的读者需求,也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障碍。

针对算法挑战,李伟长强调“强转化”,推动作品向游戏、动漫、二次元等领域跨界融合,放大原著传播效应与经济效益,反哺创作;同时借“两个计划”整合力量,兼顾“顶流”与“潜流”,建立开放多元的发掘出版机制。花城出版社社长张懿认为,长篇小说需适应新媒体传播,在流量中找准受众,挖掘作品情绪与话题,融入大众讨论增强传播力。中国作协副主席吴义勤总结时表示,要完善“两个计划”机制,构建开放协同的文学生态,打破思维定式,通过跨领域深度联动实现实践突围,同时加强文学与读者的情感联结,推动文学主动拥抱读者。

文/本报记者张恩杰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