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的学前教育其实给孩子奠定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尤其是小班的一些训练,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德、意志力、自我服务的能力的培养、兴趣爱好的挖掘,这些是进入小学后的教育不会再去特意培养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一旦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就意味着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再也没有这样集中塑造这些的时间段了。而这一切是孩子人格和人性的基础,相信家长朋友们仔细想想就知道这有多重要。
幼儿的成长非常快,每个月都有变化,在这个年龄阶段,其实大一个月都会有很大差别。年幼一些则意味着宝宝各方面发展能力、身体条件、自我意识的保护能力都会比同学、朋友弱不少。
此外,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大她一岁的同伴的压力下,“总是比别人弱”,总是跟随,这样的情况,也可能会对娃的心理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可能会越来越偏内向和不自信等等。
如果家长朋友们觉得自己的宝宝在学习方面有一定天赋,就更应该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给她信心,给她保护,不要让她长期处于一种年龄差距带来的“不平等竞争”。
从御猫老师身边的实际例子来说,这些年我身边有过不少家长想方设法给孩子改年龄入学的,可很多实际上效果并不佳。上学之后给我打电话说后悔让孩子上早了的,就有好几位。
他们的孩子在小学2年级之前还好,但通常2、3年级之后开始感到吃力和厌烦,而且长期不开心的状态也导致性格越来越孤僻。就效果来说,家长实际上是都花钱给孩子买了“罪”受。
作为母亲,我非常理解家长朋友希望帮孩子去“抢”这一年的时光,让孩子起步更早。但是,请大家设想一下,当孩子大学毕业的时候,他是21岁还是22岁,真有那么大的差异吗?当孩子工作甚至跳槽时,他是25岁还是26岁,又能有什么差别呢?
而提早一年上学,却可能为这个过程增加不利因素,让孩子的路更加艰苦,也许会得不偿失。所以说,“超前教育”的结果,未必就能比正常入学的孩子更好。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