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地道北方人,年轻时三天两头炖牛肉,认为补气养身无所不利。可近几年,总觉得腰酸背痛、腿脚无力、夜里频繁起夜。
例行体检后,医生告诉他,他的肾功能出现了轻度下降,也就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陈先生愣了愣,嘴里念叨着:“难道是牛肉吃多了伤肾?”于是他马上把餐桌上的牛肉撤掉,饭量也随之下降,不到两个月,整个人瘦了不少,精气神明显下滑。
医生见状,摇了摇头:“肾不好,并不等于牛肉要一概忌口,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食物和饮食方式。”

一、肾不好,真的要完全忌口牛肉吗?
很多人提到肾病,总联想到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把肉类当作禁忌。可临床显示,慢性肾病早期并非完全不能吃肉。
慢性肾病患者蛋白质的关键是总量合理与优质蛋白优先,而非一刀切的限制。蛋白质摄入不足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和肌肉流失,让身体更容易疲惫。
牛肉中丰富的铁和锌,对维持血液健康和免疫力有影响,而这些微量元素在慢性病调理中不可忽视。只要量得当、搭配合理,肾不好的人食用牛肉不仅不伤肾,还能帮助身体维持活力。

二、肾虚≠肾病,不要混为一谈
生活中,“肾虚”这个词常被滥用。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主水、纳气,肾虚则表现为腰膝酸软、夜尿多、怕冷、耳鸣等症状。
肾虚是一种功能性表现,与器质性疾病不同。而肾病则是通过化验才能确诊的疾病,包括慢性肾炎、肾小球损伤、肾功能不全等,有明确的器质性改变。
腰酸腿软、偶尔乏力不等于肾功能异常。持续出现浮肿、尿蛋白或肌酐升高等指标异常时,才需高度重视并就医。
将肾虚与肾病混为一谈,容易导致盲目进补或过度忌口,反而损害健康。
三、真正“养肾”的三类食物
黑豆:肾之谷
黑豆富含植物蛋白、花青素和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减轻肾脏氧化应激。异黄酮成分对女性内分泌也有调节作用。

脾胃虚寒者可先煮熟再食用,既温和又安全。
山药:润燥补肾,脾肾双调
山药是药食同源的食材,传统中医认为其能滋养肾阴、健脾益肺。
山药含黏多糖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对血糖调节和肠道功能有帮助。肾功能早期下降者食用山药,可温和补养,不增加肾脏负担。铁棍山药熟食最佳,配红枣、枸杞炖汤,补益效果更佳。
鸡蛋清:优质蛋白首选
鸡蛋清几乎不含磷、脂肪低,蛋白质结构与人体需求匹配。慢性肾病营养管理共识指出,蛋清可以在控制总蛋白量的前提下提高营养质量,减轻肾脏负荷。

对于低白蛋白血症或食欲下降者,适量增加蛋清可帮助维持体力和免疫力。
生活习惯对肾脏健康同样重要。中医古籍提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则百病不生。”规律作息、控制血压血糖、少盐饮食、慎用药物及定期体检,是守护肾脏功能的基础。
四、补肾不是“大补”,而是“细养”
很多人想到补肾就联想到昂贵的滋补品,如鹿茸、海参、冬虫夏草,花费巨大却未必科学。
真正的“补”,是体质调理、气血顺畅、精力充沛的长期积累,而不是一时的强力刺激。
陈先生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合理保留牛肉,增加黑豆、山药和鸡蛋清,三个月后腰腿酸软明显缓解,夜间起夜次数减少,整个人精神状态也恢复不少。
他笑着说:“原来养肾,不是大鱼大肉堆起来的,而是慢慢调理出来的。”
注明: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