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故事》创刊49周年回顾展在群艺馆开幕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23 13:37
企业头条 - 宣传部

东方网记者华迎11月22日报道:“四秩故事,沪上风华”——《上海故事》创刊四十周年回顾展今日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回顾展将《上海故事》的故事搬进了展厅,通过“创”“写”“看”“讲”四个篇章,带领观众亲历一个“故事”诞生、书写、阅读与流传的完整旅程。《上海故事》的老读者、作者以及各界嘉宾济济一堂,共同庆祝《上海故事》杂志四十芳华。


1985年2月,上海故事杂志社正式成立,将原本内部不定期发行的《上海演唱》(故事)更名为《上海故事》,面向全国公开发行,《上海故事》杂志由此正式创刊。从1985年到2025年,《上海故事》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故事爱好者,成为连接全国新老作者和亿万读者的文化纽带。此次展览讲述了《上海故事》从首期发行60万册的畅销杂志,到发行高峰期达到120万册,并设立全国分印点的辉煌,再到面对时代浪潮时积极转型的历程。第一次开展故事大会串,第一次举办全国笔会,第一次获奖……顺着大事记的长河,可以清晰看到一本杂志的变迁和坚守,以及它如何成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见证者、讲述者。



展览现场,泛黄的创刊号、有编辑修改痕迹的手稿、手绘的排版设计图以及印刷场景,将观众带回了那个文学热情高涨的年代。


“这是一份很有温度的杂志。”著名故事作家郁林兴在展览现场回忆道。作为《上海故事》的资深作者,郁林兴为本次展览捐赠了一份保存了快30年的手稿 。回顾与《上海故事》的结缘,郁林兴告诉记者,“大约30年前,他怀揣三篇稿件到杂志社,当时杂志社的编辑对他说,稿子不需要自己送过来,每一天收到的稿子他们都会认真对待。” 这句话让郁林兴倍感温暖,并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将这份对作者的尊重与“温度”传承下去。郁林兴认为,《上海故事》之所以能在众多刊物中长盛不衰,在于其开放的生态和,既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只要故事好看、主旋律正能量皆可刊发,此外又能紧跟时代潮流,兼具海派特色与创新精神。


四十年来,《上海故事》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精神世界。在展览现场,一名“80后”的忠实读者孔祥斌向记者展示他收藏的《上海故事》创刊号。“家中长辈订阅的《上海故事》伴随了他的成长,不仅是他学生时代作文素材的重要来源,更是成年后依然坚持订阅的‘精神食粮’,杂志内容也伴随上海这座城市发展变迁。”孔祥斌认为,《上海故事》图文并茂,特别是连环画家绘制的插图非常生动,即便在新媒体盛行的当下,他认为这本坚持了40年的杂志物超所值,能够给读者带来文化滋养。


近年来,《上海故事》以内容为核心,不断拓展新媒体传播平台,积极打造延伸品牌活动。2012年起开设“上海故事汇”线下故事讲演活动,设立“曹路故事汇”“山阳故事汇”“共和新故事汇”等分会场。13年间讲述了1000余个不重样故事,公益惠民超10万人次。杂志社还举办了创作、演讲人才的培训班,不仅培养了一支活跃的文化队伍,更已成为弘扬时代精神、凝聚城市力量的重要文化名片。


今年年初,《上海故事》杂志社发起了创刊四十周年“岁月留痕——我与《上海故事》的故事”征稿,反响热烈部分优秀征稿也在展览中登出。

有人在这里创造了经典。中国作协、上海作协会管新生老师始终记得1992年的春天,《阿三闯世界》诞生了,“当我捧着那一摞热腾腾的稿笺来到了黄陂北路226 号当年的《上海故事》杂志社,在一间不甚宽大的编辑部房间,交给了责任编辑章慧敏小姐。”他回忆,当年,章慧敏极具前瞻性地鼓励他,阿三颇受读者青睐,可以做成《上海故事》的一个品牌。这成就了阿三的一方天地。《阿三罗曼史》《阿三作家梦》《阿三天下第一家》等故事在《上海故事》安营扎寨,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故事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上海故事》还托起了不少文学青年的逐梦人生。广东东莞的华发生,如今也已是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了。他从小就是武侠迷,上大学期间无意中在一个网络文学论坛看见《上海故事》的约稿函,顿时被“武侠天地”栏目吸引,便通过电子邮箱投了两篇稿子,没想到被录用了。从后他发表过不少武侠小说的他仍认为,为《上海故事》投稿的这段经历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任何伟大的作品,其内核必然是故事,”沈阳市教师姜游游回忆,年少时《上海故事》是他贫瘠精神世界里的佳肴,滋养着他对文字的热爱。大二那年重看《灌篮高手》时,灵感如泉涌,他将对篮球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倾注于笔下的《追梦少年》,毕业前夕在同学的称赞声中才鼓起勇气给《上海故事》投了稿,结果被录用在第200期,至今他仍珍藏。如今他已是辽宁省作协会员,出版著作6部,在各大刊物发表文章数百篇。

也有读者从“读故事的人”变成“讲故事的人”,再变成“传故事的人”。司红是一名文化工作者,她一直是《上海故事》的忠实读者。第一次上台讲故事,她选择的就是《上海故事》里的故事,虽然紧张得手心冒汗,但说到故事里那些鲜活的人物与真真切切的生活细节,就忘记了紧张。后来她又把喜欢的故事读出来录制成音频,给上海故事有声频道投稿。有时候,司红还把喜欢的故事讲给社区的邻居们听,她说,“《上海故事》让我在‘讲故事’里找到了自己的小热爱”。


展览现场,不仅能读到到《上海故事》里的优秀获奖故事,也能听到《上海故事》在数字化时代的有声故事以及“上海故事汇”13年来的精彩瞬间。现场观众还可以参与未来投票、封面打卡、续写故事等互动活动。

《上海故事》杂志社社长、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说:“我们将不负领导嘱托、不负作者期待、不负读者厚爱、不负故事人努力,坚守《上海故事》品牌、拓展故事发展渠道,用更多更优质的作品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塑造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上海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上海故事》行稳健远。期待《上海故事》明天更美好。”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