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化物为吾所用|香港集古斋2025秋拍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23 12:39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香港集古斋2025秋拍「如是+」专场

初冬香港,维多利亚港的风微凉。但走进集古斋「如是」专场,温度忽然变得稠厚起来。这里没有博物馆的疏离,只有器物、艺术与茶汤在静默呼吸,仿佛在说:传统从未离开,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每一个当下。

1
岩茶正当时:

山骨凝香,岁月铸茗

(无底价专题)


如今再品岩茶,我们饮下的早已不只是一杯茶汤。

那茶汤里,有慧苑坑的山风、国营茶厂的坚守,有四大名丛的传奇、旧时茶庄的温度,是制茶人代代相传的工艺匠心,更是时代变迁中不曾褪色的文化精神。

恰逢 「岩茶正当时」,这不仅是说当下正是品饮岩茶的好时节,更是指这份承载着历史与匠心的岩茶文化,正以鲜活的姿态走向更多人。愿每一位茶客在啜饮岩茶的 「岩骨花香」 时,都能读懂其中的岁月故事,感受这份跨越时光的茶韵深情。


Lot 1419

1913年 芳茂茶庄慧苑水仙一罐

年代: 1913 年

重量:约150 克

出品:芳茂茶庄

仓储:干仓

无底价

芳茂茶庄,创立于清末,是早期武夷岩茶界少有的「全链条实力玩家」——不仅在国内厦门、福州设庄拓市,更将贸易版图延伸至菲律宾、仰光等海外地区,让武夷岩茶香飘南洋;更关键的是,它拥有专属岩场与独立贸易路径,是当时岩茶产业的标杆茶庄。


Lot 1415

2003年 武夷山北斗岩茶研究所出品

——特级大红袍一罐

年代:2003 年

重量:1500 克 ×2

出品:武夷山北斗岩茶研究所

仓储:干仓

备注:原箱,未开封

无底价


武夷山北斗岩茶研究所为陈德华创立,陈德华被誉为大红袍之父。

此款 2003 年特级大红袍干茶外形条索状完整,结实,陈香明显,沉重。色泽乌黑,整碎度,净度好。汤色深橙红色,明亮,清澈。耐泡。香气陈香馥郁,持久好,滋味回甘持久,入口绵爽,岩韵强,茶汤,醇滑、无涩,杯底香,挂杯香显。叶底肥厚,软亮,匀齐,陈放后火味退确,更显茶叶本质,促使茶汤更为香醇。


Lot 1420

1995年 国际无我茶会金奖肉桂

重量: 500 克(含罐)

仓储:干仓

备注:原锡罐

无底价


肉桂是武夷岩茶中著名花色品种之一。肉桂又名玉桂,原为武夷名丛之一。在清朝中已负盛名,后再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面积推广,现为武夷山岩茶当家品种。


Lot 1416

九十年代武夷山市茶厂精制

——夷峰牌特级武夷水仙一罐

年代:九十年代

重量: 450 克 / 罐

出品: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叶总厂

仓储:干仓

备注:原铁罐

无底价

水仙是历史名茶,水仙茶叶叶质绵软,养生成份丰富 , 水仙茶汤味极浓醇且厚重,汤水顺滑又兼具有陈年茶之味。武夷山水仙为水仙茶中极品。此件为树龄达到二十年以上真枞水仙制作,干茶外条索较粗壮 ,呈油亮青褐色。表面已有白霜,条索紧结沉重,干茶香馥郁、兰花味与木质香,汤色橙红透亮,以及水仙品种所散发出的特有香味。


Lot 1429

九十年代国营永春北硿华侨茶厂出口乌龙类样品箱一组(原木箱)

年代:90 年代
重量:约 5 斤 / 箱 ×4 箱 ( 以实际为准 )

出品:永春北硿华侨茶厂

仓储:干仓

备注:原木箱

无底价


此件为四箱一组国营永春北硿华侨茶厂样品箱,保存完好,值得老茶爱好者收藏品味。


Lot 1432

1982年 国营建瓯茶厂——水仙一箱

年代:1982年

重量:总计34斤

出品:建瓯茶厂

仓储:干仓

备注:原木箱

无底价


建瓯茶厂成立于 1951 年,建瓯茶厂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在闽北地区创建的唯一一家以茶叶精制加工为业务的骨干企业,2000年 12 月 31 日结业。闽北水仙始于清道光年间(公元 1821 年),是闽北较大的优质产品。所用的水仙种,发源于福建建阳小湖乡大湖村的严义山祝仙洞。1929 年,《建瓯县志》载:「查水仙茶出禾义里,大湖之大坪山,其他有严义山,山上有祝仙仙者,以味似水仙花故名。」


Lot 1434

五十年代 龙德记象牌素馨香茶一盒

年代:五十年代

重量:约 150 克

出品:龙德记茶庄

仓储:干仓

备注:原盒及原封膜

无底价

2
茶室里的时空

映射传统的真相

(茶道具专题)


一把道光时期的孟臣壶,壶身还留着茶垢的痕迹。当清水注入,炭火燃起,它不再只是橱窗里的古董,而是重新成为茶席的中心。水沸的声音,与一百年前别无二致。

这就是传统的真相:它不需要我们的顶礼膜拜,只需要被真诚地使用。

传统茶道的精髓,从来不在繁文缛节,而在那一期一会的专注。当下的这一泡茶,永远不会重复;当下的这一刻心境,永远不会重来。传统就这样,在每一个当下复活。


Lot 1315

江户/明治时代 义光造 铁打出金银镶嵌紫檀侧把急须

尺寸:H:7.4cm L:10.7×8.2cm

估价:280,000-400,000港元

来源亚洲重要私人收藏;北京匡时2013年秋拍,Lot 3169

出版:《铁壶之最·二》,第 524 页,铁打出金银镶嵌侧把急须。

此器不同于一般铁壶铸工系统,乃是出自为江户武士阶级服务的金工师系统,并代表着举世闻名的明治金工。由于传统金工师作品多以小件装饰器为主,此件铁壶的型制应是极为高端的订制需求所产生。环观此件作品,器身以目前取得极高地位的铁打出型(锻造)工艺成形,壶身饰以厚重的贵金属金银,精细点缀图案,且保存状态优良,十分珍贵。目前此类作品所知完整传世者,仅为个位数,如此大小与形制者更是仅见,此次承蒙重要藏家释出,是十分难得的入藏时机。

作者义光,为江户时期刀装具金工师,明治维新后,改为打造铁器茶具。传世作品极为稀有且主要为云龙或仙人主题,此种大小与形制的作品则为仅见。


Lot 1314
明治时代 金银镶嵌小铁壶(云色堂)

尺寸:H:11.5cm L:8.9×7.6cm

估价:220,000-260,000港元

云色堂,为日本京都著名釜师堂号,曾有天下第一釜师的美名。在如今业界收藏的众多作品中,可见其风格以简洁精致著称,铸工与金工都十分精良考究,整体富贵而又不失高雅。这件精致小巧的铁壶,壶身上以扇形开窗布幕镶嵌京都风景图画,错金银材质与巖肌纹肌底的对比,彰显出精湛的细腻工艺与富贵高雅的气质。


Lot 1320

清道光 朱泥矮灯壶 「孟臣」款

尺寸:H: 5.4cm L: 12.8×8.4cm;容量:120ml

刻铭:千里枫林烟雨深,孟臣制

出版:《东瀛遗朱-培集轩珍藏输日宜兴壶》原件

估价:40,000-60,000港元


Lot 1316
清早期 邵用佟 紫砂壶

尺寸:H:15cm L:18.5×12.5cm 容量:755ml

估价:无底价

款识:「邵用佟制,荆溪」款。


Lot 1336
晚清/民国 福建工夫茶器组

若深款杯四只,漳窑茶盘、茶海、壶承各一件

孟臣款三足紫砂壶一只

估价:35,000-60,000港元

款识:「若深」款,「孟臣」款

此套清代工夫茶具组合,不仅承载工夫茶「和敬精乐」之精神,更蕴含清代宜兴、漳州乃至福州等地的精湛工艺。对于工夫茶器收藏家而言,此组工夫茶具对于工夫茶器收藏家而言,堪称实用与收藏典范的完美结合。


Lot 1333
晚清/民国 生泰号督造 福州白泥炉,炉台一组

尺寸:L:12.5×12.5cm 12×11.8 cm(炉);H:1.8cm (炉台)

估价:11,000-20,000港元
刻铭:一片冰心在玉壶

款识:「福州生泰号督造」款

生泰号督造的白泥炉是工夫茶具中的经典之作。此件白泥炉为清代福州生泰号督造之白泥风炉,造型古朴周正,白泥胎质细腻,既利于散热又暗合茶道虚实相生之境。


Lot 1338
清康熙 青花三秋图若深杯一对

「若深珍藏」款

尺寸:M:7.1cm H:3.3cm×2

款识:「若深珍藏」款

估价:50,000-80,000港元


Lot 1348
曹庆励 修造茶盏 / 宋 龙泉窑

尺寸:M:7.8cm H:3cm

估价:10,000-30,000港元

曹庆励(1974年生),广西人。其2013年创立工作室后拜师锔艺名家王振海系统学习技艺,2018年移居福州期间独创融合雕刻与漆艺的“修造”体系。2024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杰出匠人TOP100”榜单,其建盏修复作品《传灯》成为福建省美术馆永久馆藏作品。

2021年出版专业著作《修造》,系统阐述以残缺器物为载体的修复再造理念,该书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成为国内首部器物修造领域专著。


Lot 1345
当代 赏瓷观窑 釉上彩铃铛杯

款识:「观窑甲辰年制」款

估价:33,000-50,000港元

赏瓷观窑以「临古不摹古」的创作准则,在传统官窑美学和现代生活需求之间寻求平衡。以当代视角重新诠释传统之美,让每件器物既延续古典气韵,又契合现代的使用体验。


Lot 1357
北宋 定窑白釉滓方

尺寸:H:10.8cm M:14cm

估价:60,000-80,000港元

滓方一词最早见于唐代陆羽《茶经》的记载: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受五升。唐代晚期兴起的饮茶风尚是滓方盛行的主要推动力,滓方敞口的形式与便于茶渣的倾倒有关。

此件滓方造型呈上盘下罐状,中部束腰,胎质细腻坚硬。通体施牙白釉,釉面滋润肥厚,局部因积釉泛微黄色,线条流畅自然。此器兼具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其釉色纯净、纹饰简洁,展现了北宋定窑白瓷典雅含蓄的艺术风格,是唐宋时期茶具古为今用的典型代表。

3

一片茶叶的时间哲学

(珍稀普洱陈茶专题)

在茶的谱系里,普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是时间的艺术,是耐心的哲学。当其他茶类在争抢着“尝鲜”时,普洱却从容地走向与岁月同行的旅程。一片普洱茶的完成,不在制茶师傅的手中,而在时间的长河里。它像一位深山里的修行者,在黑暗中默默转化,用十年、二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光阴,将山野的烈性驯化成醇厚的智慧,将青涩的锋芒沉淀为圆融的力道。

品验老茶最妙的体验是:它既让你感受到时间的重量,又让你完全活在当下。第一泡的浓醇,第二泡的甘润,第三泡的余韵,每一泡都是不可复制的此刻。传统真正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将漫长的历史,凝结成每一个鲜活的当下。


Lot 1393
民国初期 百年红标宋聘号圆茶(一饼)

(邓时海签名认证)

年代:民国初期

重量:303.5克

工序:生茶

仓储:干仓

估价:2,800,000-3,500,000港元

宋聘号始于光绪初年,设在云南六大茶山重镇易武镇,其制茶工艺堪称一绝,是彼时四大名茶号之一。此号出品圆茶分为红标内飞与蓝标内飞两种,红标为上,蓝标次之。其中,红标宋聘更代表着普洱茶的至高境界,并因存世罕见,有缘品茗者更是屈指可数,已成为一众普洱品茗者与藏家心中的稀世珍宝与极品的代名词,更有甚者以品茗红标宋聘为其毕生所愿。

此片百年红标宋聘圆茶,附带茶人邓时海先生的签名认证,饼身松厚,形态均匀,条索粗壮有力,芽条为显著金黄色,历经百年岁月而保存极佳,为百年老茶中的极品,实属可遇不可求。


Lot 1382
五十年代 无纸红印圆茶(一筒)

年代:五十年代

重量:2262 克

工序:生茶

仓储:干仓

估价:1,980,000-2,200,000港元

无纸红印的一种说法源于历史上出口香港、台湾等地的茶品,入酒楼茶馆后有拆去包装纸方便存取的习惯。虽然包装纸已然佚去,但并无碍「越陈越香」,数十年的陈化,更别有一番韵味,药香、沉香愈发醇厚,令人一饮难忘。 如今,保存状态良好的印级茶已一片难求,而这筒无纸红印经六十余载光阴流转,在漫长的岁月中仍如此完整并仓储优良的保存下来,实属难能可贵,其条索粗壮饱满,茶面栗红油润,散发着迷人的陈韵,是普洱品茗者努力寻找的上佳普洱茶品。


Lot 1397
1996年 陈国义手书外包纸认证版

96真淳雅号圆茶

年代:1996 年

工序:生茶

重量:2495 克

仓储:纯干仓

估价:700,000-900,000港元


96真淳雅号圆茶是四九年后第一批采用古法制作的易武古树茶,也是第一款复刻号级茶工艺并基本还原其风格的传世经典茶品。其由吕礼臻等资深茶人委托易武乡乡长张毅老师傅特别定制,是易武茶复兴时代的先锋。此筒原装96真淳雅号圆茶,大黄竹叶壳包装,竹壳上印有黑色油墨楷书「真淳雅号」四字,并附有干仓始祖——八八青饼——之父陈国义先生手书认证外包纸,来源清晰,纯干仓保存,陈化优良,实为领略96真淳雅号圆茶风范的佳选。


Lot 1392
八十年代中期 厚紙7542青饼(801批次 )(一片一筒)

年代:八十年代

重量:2300 克

估价:500,000-600,000港元

工序:生茶

仓储:自然仓

7542青饼乃经典的代表,因着其数十年如一的纯正口味和稳定质量,成为普洱茶市场的指标产品。此与88青同一配方的厚纸包装7542青饼,保存完好,饼形圆正,香气持久,滋味回甘,主要是因为学者研配时以中壮茶菁为骨架,配以幼嫩芽叶,存放犹久茶性转化的更为丰富,适宜品饮收藏。


Lot 1379
五十年代 甲级蓝印圆茶(一饼)

年代:五十年代

重量:330 克

工序:生茶

仓储:干仓

估价:380,000-500,000港元

甲级蓝印圆茶因存世稀少,质量统一稳定,并在品饮上与红印圆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成爲最受市场认同的早期印级茶品之一,并与后者并称为「印级龙凤」。

此款茶在口感上表现出十分强劲的茶韵,并随着陈期渐久而渐入佳境:不仅层次变得更爲丰富——陈香与樟香相互交织,独特的醇度亦表现的越发饱满,令人饮毕满口生津,别有一番迷人的风韵。此饼纯干仓甲级蓝印圆茶,保存精良,历经半世纪陈化,饼面乌亮润泽,条索粗壮紧实,茶质优厚,珍贵难得,是为收藏与品茗的珍品。

4
如是无界

当代空间的艺术即兴

(古今艺术专题)

文人空间,从来不是物的堆砌,而是心境的外化,是「物」与「心」之间那片可游可居的留白。于此间,所有作品皆「如你所是」:以最本真的姿态傲然独立——文化根脉在骨血中流淌,艺术魂魄于肌理间栖居,不饰雕琢,不媚流俗。

愿你踏入这方「即兴剧场」,赏味古今艺术品共处一室,打破时间的线性秩序,共同探讨着一个永恒的命题:在喧嚣的当代,如何安顿一颗向往传统的中国心。


Lot 1524
李真《浮光》

尺寸:75×39×83cm

2009年作,版数:5/8

估价:750,000-1,000,000港元

记录:

「李真台湾大型户外雕塑首展——大气」(中正纪念堂,台北,2011)

「李真2013巴黎旺多姆广场大型雕塑个展」(旺多姆广场,巴黎,法国,2013)

「古往今来——李真个展」(震旦博物馆,上海,2018)

出版:

「李真台湾大型户外雕塑首展——大气」画册

「李真2013巴黎旺多姆广场大型雕塑个展」画册

(附台北亚洲艺术中心保证书)


《浮光》创作于2009年,是艺术家「大气神游」系列的重要作品,采用矿铜材质,通过「按银」「按金」技法呈现黑白对比的视觉效果。


Lot 1521

商 青铜云雷纹三足圆鼎

铭文:高作鼎

尺寸:L: 12.8cm H: 15.6cm

估价:500,000-800,000港元
来源:亚洲重要私人藏家,购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此件系商代晚期三足圆鼎。直耳柱足,口沿下方饰云雷纹。颈部一圈云纹与腹部纹饰间留有空白带区隔。腹部饰以雷纹,以足为界,呈斜向分布,双向排列,纹饰高低宽细相间,层层相辅相成并在中间形成具有立体美感的三角形。东汉思想家王充《论衡》曰:「云雷在天,神于百物。」在古人心目中,云雷纹是地位和神灵的象征,寓意绵延不绝和生生不息之意,表现了原始先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鼎既是凝重大气的礼器,又不失为一件气韵雅致的艺术品。


Lot 1520
清乾隆 老胡开文制十二生肖集锦墨

尺寸:不一

款识:「徽州老胡开文制」;「大清乾隆」款

估价:80,000-180,000港元

此件墨锭,一诗一图,设计巧妙,墨质精良,为文人墨客竞相宝藏的清代胡开文制十二生肖集锦墨,今得其完整全套并含原装锦盒殊为难得。


Lot 1529
明 十六世纪 罗汉众重彩设色绢本

尺寸:立轴192×97cm

估价:100,000-200,000港元

出版:《中国佛教寺庙宝藏-参拾方》,p269页。


Lot 1530
范祯 天青如玉

2004年

尺寸:120×100cm

材料:压克力 画布

估价:80,000-150,000港元

展览:“她的模样”2025.I,香港

范祯是位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年轻艺术家。她的抽象画反映罕有的专注感,描绘在蜿蜒、规则支配一切的世界中移动与变化的人们。每件作品皆反映范祯对生活和存在之短暂的感想。她的艺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佛教与医学影响,着重探索心灵。


Lot 1523
何越峰 无极(竹.大漆雕塑)

材料:大漆雕塑、竹、大漆、瓦灰、苎麻

重量:5kg

尺寸:115×55×125cm

估价:150,000-200,000港元

何越峰,2022年作,独版

何越峰创作的《无极》作品结合了髹漆和竹编两种材料工艺,将竹编的玲珑精巧作为骨架与朱漆表皮的红亮润泽进行视觉和触觉的对比。作品形体似太湖石与莫比乌斯环的空间结合,多角度扭转,线面及虚实结构的转换既自然又迷幻。该作品超越了竹与漆的局限,创造出独 有的作品语言,坚固又轻盈。内在精神气质上又与中国传统艺术重气韵、讲阴阳的理念一脉相承。

何越峰作品获2024年罗意威基金会工艺大奖。


Lot 1532
邱启敬 玄类西行

材质:和田玉

尺寸:23×12×3cm

估价:273,000-300,000港元

2017年作


邱启敬一直穿梭于当代艺术、雕塑、工艺美术等众多领域,涉及门类、题材、手法纷繁复杂,且皆能体现对每一个艺术载体具体属性的领悟与直观表现。从早年间邱启敬以他的地景装置作品大迁徙」「印章系列」,将寿 山石从工艺美术传统雕刻的领地中,带入当代艺术关注社会人文的视野,到「六度空间」中由雕塑语言向东方主义美学的转变路径。

结语

如是:如其所是


「如是」二字,源自佛经,意为「如其所是」。这或许是对传统最好的诠释——传统不是我们要回归的某个黄金时代,而是如其所是地活在每一个当下。

那些古老的器物之所以动人,不是因为它们老,而是因为它们依然有用;那些传统的技艺之所以珍贵,不是因为它们古,而是因为它们依然能表达我们这个时代的情感。

如是,活在当下的传统——它不问来路,不计归途,只是在每一个当下,如其所是地绽放。

更多精彩细节

诚邀藏家亲临预展现场!


AUTUMN

集古斋2025秋季拍卖会

如是+

古今人文空间美学

及珍稀陈茶专场

拍卖日程/PREVIEW

预展

11月26-30日

拍卖

12月1日

地点

香港中環域多利皇后街9號中商藝術大厦11樓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